苏州市相城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相城区统计局

铝材       吨               23266          12.9

塑料制品        吨               40639          13.5

全区建筑业生产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1亿元。全年四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16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3.1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7亿元,新建公路里程13.67公里,改建公路里程11.74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7座(含危桥5座)。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十项实事工作意见”,到2005年底,全部消灭农村公路等外级公路的要求,完成改建农村公路66.02公里。开工建设相城区换乘中心;完成相城大道8个候车亭的改建;完成望亭、渭塘、北桥等乡镇客运场站规划;开通6条农村小学学生接送专线;加快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全区已通班车行政村增加至97个,农公车通达率95%。

国内贸易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汽车、旅游、住房、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产品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水平提升的条件下,消费品销售保持稳中有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8亿元,增长16.4%。商贸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中国珍珠(宝石)城一期、苏州花木城、相城商业街、采莲商业广场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专业市场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全区蠡口国际家具城、中翔商贸城、渭塘中国珍珠宝石城等14家特色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82亿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增长迅速,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149.06亿元、88.67亿元和123.5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21.8%、17.5%和21.3%。

全区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人寿、人保、太平洋保险等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险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价格走势平稳,开发总量保持上升。在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开发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价格适宜的高品位住宅小区。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商品房施工面积16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1%;商品房销售面积46.66万平方米,销售额19.89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7.7%和61.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2.2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4.4%。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区10个镇(街道、区)全面启动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实施,顺利完成了投资项目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和备案制。全区以《行政许可法》作为指导原则和根本依据,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强化后续监管,确认并公布具备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36个。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面清理,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193家事业单位的5304名人员全部实行了聘任制。水产养殖总场转企改制顺利完成。农村“三大合作”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31个,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4个。

对外贸易

全区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3.06亿美元,增长56.3%,其中:出口7.12亿美元,增长62.6%。对亚洲、北美、欧洲三大洲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4.8%,其中对亚洲出口额2.56亿美元,增长68.3%;对北美洲出口额2.10亿美元,增长58.2%;对欧洲出口额1.38亿美元,增长102.8%。

利用外资

全年新增注册外资10.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实际利用外资6.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共引进外资项目176个,增资项目71个。三资企业上缴“两税”达3.38亿元,增长26.6%,占全区入库“两税”的28.0%。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218家,个体工商户5954户,当年私营个体新登记注册资金19.43亿元。2005年末,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5842户,注册资金95.50亿元;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19924户,注册资金7.73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0.3万人和5.3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9亿元,增长27.7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9%。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工业产值283.59亿元,增长19.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5.1%;私营个体经济上缴“两税”6.23亿元,增长42.5%,占全区入库“两税”的51.5%,上缴地方各税3.64亿元,增长69.7%,占全区入库地税的50.9%。

吸引内资

对内开放活力增强,全区继续实施“内外并举、双向驱动”的发展战略,引进内资快速增长。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95个,内资项目注册资本9.89亿元,分别增长125.3%和49.7%。其中外地注册资本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实际到帐资金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41.7%。本地投资1.42 亿元,比上年增长213.8%,实际到帐资金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1%。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区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有国家级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新增省级以上星火、火炬项目15只,其中国家级6只;申请专利567项,授权专利251件。全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继续扩大,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856人,比上年增加4738人。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7.57%,高中升学率为88.52%,本科录取率达3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20%,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小学在校学生2.0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2万人。学校建设不断加强,黄埭中学等4所学校实行区直属管理,陆慕高级中学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