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广州市荔湾区统计局

城市绿化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建成了增埗公园、大坦沙环岛绿化带(二期)、花地河沿岸绿化(一期)、驷马涌绿化景观(二期)等“青山绿地”工程,积极推进茶滘涌、环翠南、东漖涌、河沙涌等7个截污工程项目的拆迁工作以及大坦沙堤岸、海龙围海中段堤岸的加固达标工程建设,完成了长寿西路、文昌路外立面整饰、十三行路商业街升级改造、陈家祠绿化广场牌坊的建设以及广钢平西小区、杉栏社区、知道园小区、沙涌小区等一批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聚龙、昌华、信义、兴贤等4个重点小区的综合整治工程已从方案设计阶段转入了实施阶段。2006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26.9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55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面积13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危房改造

危破房改造取得成效。陆续开展逢源北街、宝源路、聚龙村、联桂北等多个连片危破房的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恩宁路旧城改造试点地块项目。2006年,完成2003年、2004年在册零散危破房的修缮、改造1711幢,面积16.69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已完成了在册零散危破房4068幢,面积45.03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占总改造任务量的80.3%。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6年,全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0.17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0.044毫克/立方米,分别降低2.2%和15.4%,环境空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7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并逐步消除劣V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区内河段所监测的大部分指标都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功能水体标准,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值为55.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为68.7分贝。各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顺利完成“创模”任务。2006年,创建区级以上绿色社区23个,市级以上绿色学校9间。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成效明显。2006年,全区教育占道经营12988宗,其中处罚202宗;取缔乱摆乱卖20114宗,其中处罚451宗;教育整改乱拉挂327宗、乱张贴127宗、乱停放116宗、乱堆挖375宗;制止新违法建设177宗,面积约8万多平方米。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3.40万平方米,整治不规范防盗网7.57万平方米,拆除飘雨蓬1.7万平方米。城区环境面貌有明显好转。

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形势良好。2006年,全区刑事立案7216宗,下降13.4%。其中“两抢”立案2123宗,下降29.5%;“盗窃”立案3833宗,下降7.0%。破获当年刑事案件2750宗,破案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社区可防性案件发案1732宗,下降16.39%,实现零发案社区共6个。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0起,火灾导致死亡2人,经济损失26.1万元,分别下降51.2%、66.7%和70.1%。全年发生企业职工生产安全重伤或死亡事故10起,死亡4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8人)之内。

三、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

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4320万元,增长20.1%。全区获国家、省、市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共56项,获无偿拨款1548.2万元;其中,市级科技项目数量和获取资助的经费总额分别增长1.4倍和1.3倍。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089件,增长26%;其中发明专利127件,增长30%。6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的32%;30家企业被评为广州市知识产权扶优工程企业,占全市的16%。积极推进微点焊、吉必时、施亮等10多家高科技企业实施专利示范基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抓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发明教育工作,新增3位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目前,在广东省9个“小院士”中,广州占了7个,其中6个来自荔湾。创办了广东省首家少年科学院——詹天佑少年科学院。在第四届广东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示会上,我区学生取得了2金5银10铜的好成绩。逢源街、市第四中学等单位被评为省、市科普基地。目前,全区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个。

教育

优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2006年,全区积极实施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三品工程”,不断调整优化南北片区的教育资源,积极启动以区内5所名中学为龙头的教育组团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鸿图苑小学、芳村实验小学、坑口小学、金兰苑小学、四十三中等5所学校通过广州市一级学校督导评估,西村幼儿园通过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第二轮复评,一中、真光中学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6年,全区各类学校201所,在校学生122025人,专任教师6864人,初中升学率96.3%。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35项,参与活动群众22万人次。成功举办“风情西关”广场艺术系列、“2006年荔湾地区群众元宵晚会”等大型活动。全年创作文艺作品93件,获奖41项,其中获省级比赛奖励14项,获市级比赛奖励27项。区图书一馆、二馆全年共接待读者30万人次,外借图书25万册次,图书进社区和流动服务图书6万多册,图书进军营2.3万册,新增流动图书室2个,新办理借书证4500个。每月定期举办鉴定文物、传授文物鉴藏知识活动,为群众无偿鉴定文物6000多件。荔湾博物馆获“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积极开展书报摊、网吧、音像等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2892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090家,查处违规经营单位895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0多万张、非法书报刊6万份,取缔无证游戏机室、“黑影吧”、“黑网吧”40家。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我区加大社区卫生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大力开展咳喘特色中医治疗、妇幼保健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等专题服务工作,全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了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48个,实有医疗病床388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90人,其中医师2147人。全年孕产妇死亡率43/10万,婴儿死亡率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5‰,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6.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5%。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全区性比赛活动22项,部门、街道组织的局部性比赛活动110多项次,全区新建健身路径34条、篮球场5个、健身广场1个,通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暨千人跳绳比赛、“蒙牛<城市之间>激情08现在出发”全国8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等各类大型群体活动,积极掀起全民健身热潮。花地街、彩虹街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广雅等3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社区。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06年,荔湾区籍运动员获得亚运会冠军1人、世界杯短池系列赛纽约站亚军1人、全国体操锦标赛团体第一名1人、全国花样游泳赛集体第一名1人、全国体育大会获2项第一,3项第二的好成绩。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荔湾籍运动员获得46金40银22铜的佳绩,为广州市争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