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广州市荔湾区统计局

社区建设与社会福利

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全区实现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全面达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22条街道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区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享受政府补贴的老人254名,使用长者平安钟服务73户。积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和抚恤工作。2006年,全区低保救济家庭4404户,享受低保9909人,发放低保救济金2408万元。通过慈善超市,为低保困难家庭无偿提供生活用品折合人民币70多万元。全年支出基本医疗救助金199万多元,审批重大疾病医疗资助862人次,资助金额810多万元,支付抚恤金738万元。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区常住户籍人口70.51万人,增长0.1%。人口出生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1.11‰,计划生育率98.5%,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项工作指标任务。

就业与社会保障

大力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06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60万人,其中“4050”人员1.78万人,“零就业”家庭6户。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4万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7.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率达73.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实现1人以上就业率100%,农转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85.1%。建成老城区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新就业训练中心,在全区193个社区居委会中设立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实现社区就业服务全覆盖。金花街的桃源、隆庆、小梅等3个社区被评为市首批“充分就业社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6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45万人,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含住院医疗保险)11.33万人。全年受理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早期下海”人员3.68万人,为3.2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手续,全面启动“农转居”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区街道和社区分别设立退管工作所和退管服务工作站,形成网络健全的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荔湾区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中心被省评为广州市唯一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

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6年,全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5531元,分别增长11.1%和6.0%。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品不断增加。至2006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汽车9辆、影碟机87台、彩色电视机168台、移动电话236台、家用电脑93台,分别增长1.25倍、2.3%、8.4%、9.3%和6.9%。

注:

1、本公报的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