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浦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外贸出口形势喜人,增势强劲,呈现了进出口双赢好势头。全社会外贸出****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39.7%;实现自营进出口额38625万美元,其中出口额37263万美元,增长40.6%。全年实际到位外资3039万美元,同比增长20.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呈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省口径)8.6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1.2%。地方财政支出5.5亿元,增长13.9%。国税收入4.8亿元,增长20.7%。税收收入总量前三位是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幅前二位是城建税、增值税。 金融存贷两旺,存款继续较快增长,贷款稳定增加,银行现金收支活跃,货币投放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人民币)75.5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款44亿元,增长21.6%。各项贷款余额60.6亿元,增长33.9%。累计现金收入384.51亿元,现金支出396.1亿元,各增长10.9%、11.7%,收支相比净投放现金11.6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在校学生5.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8所,在校学生1.73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县有高中7所,在校学生0.69万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0.4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0.1%。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县拥有幼儿园169所,在园幼儿1.4万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已批办的民办高中2所。 科技事业扎实推进,项目质量有较大提高。新列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科研项目30项;已批准国家和省级项目37项,市级项目35项,县级项目105项。在申报各类项目中工业科研项目111项,农业科研项目51项,社会与医疗卫生12项。有力推动了产业提升和社会事业发展。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大县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事业围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目标,出台了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意见。“四大文化”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上山文化” 被正式命名,浦江乱弹、浦江板凳龙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创建体育强镇工作,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国风筝比赛获2个第三名,全国跆拳道竞技赛中获个人第一名,市武术、跆拳道比赛获金牌8枚。在省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3枚,中小学足球赛第二名,中小学田径赛获金牌12枚。一年来,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人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化“诚心医院”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和巩固疾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19个;实有床位890张;卫生技术人员125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2人。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十、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7.8%和93.8%。烟尘控制区面积20.6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填埋场1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年末全县人口(户籍人口)383435人,其中男性人口199829人,女性人口18360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和48%。全年出生人数4730人,出生率12.3‰;人口自然增长率7.6‰。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8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734元,增长27.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420元,增长14.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4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4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03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000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18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0.9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城乡公寓式五保户集中供应中心,拥有床位450张,年末供养五保老人405人。国家办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249张,在院人数1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