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浦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浦江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以“优化一产,主攻二产,大力发展三产”为主线,全县人民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十一五”开局发展良好;经济建设呈现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较快增长。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9.47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15.0%;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30.3%,住宿餐饮业增长17.2%,其他服务业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7:62.8:30.5调整为6.1:63.3:30.6,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合理发展。全县人均生产总值首超2万元为20430元(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5%。 价格总水平趋于平稳。据抽样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稳定在1%至1.4%之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回落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回落3.2个百分点(各类价格指数详见附表2)。 就业人员稳步增加,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全年城镇净增就业岗位2612个,失业人员再就业949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83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仍制约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能力较低、产业改造和升级缓慢,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结构尚需提升和优化。 二、农业 2006年全县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增长7.5%,增幅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163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686公顷,总产量为7.96万吨,下降6%;棉花播种面积90公顷,产量为98吨;油菜籽面积1986公顷,产量2890吨;果用瓜种植面积808公顷,产量为1.9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为4213公顷,产量9.19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90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1)。 生态林建设平稳推进。全年完成生态公益林面积2.94万亩,完成无公害林产品基地建设2500亩,实施低改毛竹基地2110亩,经济林基地2300亩,幼林抚育面积7605亩;森林蓄积净增量6.5万立方米,全年木材采伐1.13万立方米,毛竹77万根。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75万吨,比上年增长 2.3%;其中猪肉1.49万吨,牛肉526吨。全年肥猪出栏20.42万头,增长8.7%;家禽出栏90.18万只,增长7.6%。全年水产品产量3468吨,增长1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29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2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924万吨,下降5.3%;农村用电量1.8亿千瓦时,增长2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5.57亿元,增长15.9%。全县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3.3亿元,同比增长28.3%;规模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工业产值63亿元,增长6.1%。工业产销同步协调增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28.3 %;工业产销率保持在97.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利税稳定增长。年末3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2亿元,同比增长32.1 %。列入全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08分,比上年同期提高9分。开发区集聚效能不断增强,龙头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速高于全县发展水平。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建筑施工面积233.5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6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结构性调整。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6亿元,同比增长3.1 %,增幅比去年下降19.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增长6.1%,增幅比去年下降10.3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投资呈明显回落态势,完成投资额7.2亿元,下降25%。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完成投资额15.1亿元,同比增长28%。 投资结构趋向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投资平稳。在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7亿元,比重由上年1.6%上升为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13亿元,比重由上年41.3%上升为4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32亿元,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县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村庄整治完成60个村;甘泉工程完成76个村通水和94个一体化供水项目;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完成2万吨日污水处理池;旧城改造完成5万平方米拆迁和晶都小区二期6万平方米安置区建设。完成浦江中学迁建工程、壶江初中教学楼扩建工程。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省道至47省道连接线道路竣工通车;候中线道路改建工程Ⅰ、Ⅱ、Ⅲ标段已完成通车。城市道路建设完成了10项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设施,道路路面整治完成15公里。全县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02公里。全年公路运送旅客周转量34899万人公里,增长23.7%;货运周转量25064万吨公里,增长15.6%。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7亿元。当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41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17.09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44.7部;其中农村用户电话6.3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2.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2%,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8.3部。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1.89万户,增长22.7%。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9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6亿元,增长12.1%;接待入境游客3193人次,旅游创汇收入119万美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3亿元,增长14.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7亿元,增长14.5%,农村消费市场呈现加快发展势头,令人欣喜。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亿元,增长15.1%;餐饮业零售额3.9亿元,增长11.6%;其它行业零售额0.243亿元,增长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