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义乌市统计局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2005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贸工联动”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通过增强发展后劲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两轮互动,扎实推进“平安义乌”建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为“十五”计划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亿元,增长15.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65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52.62亿元,增长16.5%,三产比例调整为2.9﹕46.2﹕50.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3100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折算为5400美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全年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并呈稳中略降。12月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市场零售物价指数同比下降2.2%,下降最明显的是日用品类(下降10%),文化娱乐用品类(下降20%)、药及医疗用品类(下降10.6%);上涨明显的主要有食品类(涨4.3%),书报杂志类(涨9%),燃料类(涨6.2%);农资价格(涨3.1%)和服务项目价格(涨1.5%)略有上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资金和土地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粗放型企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国际化层次不高,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国际贸易磨擦考验生产企业,外贸风险问题突出;区域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稳定扶持政策的同时,提高补贴额,扩大补贴面,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9.1%,其中粮食总产值2.01亿元,增长17.7%,畜牧业总产值5.15亿元,增长10.1%,花卉苗木总产值1.21亿元,下降3.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17公顷,增长2.3%,花木由于价格回落,播种面积646公顷,下降18.7%。 继续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到年底全市有规模农业企业(户)2162家,增加198家。农业龙头企业168家,增加30家,龙头企业中有国家级1家,省级3家,金华市级28家。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0个(新增32个),其中省级61个(新增29个);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9只(新增20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3只(新增2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4只。对外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有14家农业企业在外地建立40余个农产品基地,种植面积28.85万亩,生猪存栏49万头,肉鸡饲养量45万羽。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14.4亩,为计划数的122.5%,其中山地人工林面积2951亩,绿色长廊造林472.4亩,标准田林网工程造林191亩。全市森林覆盖率51.02%,提高0.22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93亿元,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5亿元,增长32.5%,增幅较去年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处在30%以上的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31.5%)两项指标增幅从3月份起连续在全省十四个经济强县(市、区)中处于领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去年的37.9%提高到今年的42.4%。工业产销形势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45.7亿元,增长33.7%,其中出****货值69亿元,增长28.7%,工业产销率97.7%,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从工业结构方面分析,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97.4亿元,增长34.8%,重工业产值54.1亿元,增长24.8%,轻重工业增长幅度比较协调。按经济性质分:“三资企业”增速快于内资企业,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36.8亿元,增长56.9%,外商投资企业产值25.3亿元,增长45.8%,私营企业产值147.6亿元,增长30.1%。按行业分: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化纤制造业,产值3.5亿元,比去年激增202%;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5亿元,增长57.6%;我市最大行业纺织业结构调整加快,已形成了全国无缝内衣生产基地,纺织业产值达到65.9亿元,增长36.3%;工艺品(饰品)及其他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产值40.7亿元,增长38.5%。 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同时,企业效益也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增长50.8%,超过产值增幅18.5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之高为近年来少有。全员劳动生产率48553元/人,比上年提高2300元/人,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指数从去年的167.1分提高到175.4分。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69亿元,增长15.4%。全市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19家,比上年增加7家,完成建筑总产值56.1亿元,增长27.2%,实现利润总额22.3亿元,增长3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7.1万平方米,增长2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9.8万平方米,增长2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效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8亿元,增长15.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110.3亿元,增长16.1%,增幅回落1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上半年达到近年最低,四季度后随着一批用地指标的落实而有所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明显,投资额39.8亿元,增长3.8%,增幅回落78.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成投资额28.8亿元,增长19.9%,增幅加快8.7个百分点;农业投资回落较大,投资额2914万元,下降50.3%。 各项重点工程进展基本顺利。国际商贸城二期二阶段如期投入使用,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全面实施,铁路义乌新客站即将投入使用,甬金高速公路建成开通,500千伏丹溪变电竣工投运,北门街区块改造稳步推进,阳光大道、四海大道、五洲大道等一大批交通主干道路基本建成。 五、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增长13.3%。完成公路客运量17100万人次,增长23.1%。完成公路货运量2451万吨,增长6.8%。义乌机场全年民航客运量20.9万人次,增长9.6%,民航货运量4069吨,增长7.1%。全年新建公路43.67公里,改建公路276.8公里,年末汽车拥有量6.78万辆,增加1.58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