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4 金华市兰溪市统计局

兰溪市统计局

2008年3月25日

2007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坚持"强工兴市"战略不动摇,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1.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8%,上升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8%,下降1.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189元,增长16.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快上涨。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7%。

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完善,全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年内新增就业岗位8600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

二、农 业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内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各类无公害基地11.3万亩,森林食品基地3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7万亩,通过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营销取得较大突破,兰溪获“中国杨梅之乡”称号,6个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兰溪杨梅、兰溪蜜梨等首次进入上海大型超市销售。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新增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年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总数达到76家,入社社员7500多人。现代农业服务环境继续优化,年内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3.6万人。

种植业结构有效调整。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效益农业发展势头看好,按市场需求,积极主动调整、优化结构,耕地流转面积继续扩大,优质高效作物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表一: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略)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1408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0.14万亩。在发展建设兰溪大红柿森林食品基地的同时,积极抓好鲜食枣的推广和以兰花为主的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基本充裕,年内出栏肥猪33.08万头,同比增长6.5%;家禽饲养量达891.59万羽,同比增长23.2 %;肉类总产量3.27万吨,同比增长7.2%;禽蛋产量2.11万吨,同比增长15.9%。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以综合养殖为特色的渔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水产品总量1.44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鱼类产量1.20万吨。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势头强劲,全年甲鱼产量711吨,同比增长54.6%,珍珠产量282.77吨,同比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9.3%,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是我市GDP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支撑力量。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3.6亿元,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2.8亿元,增长4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销售、利润增速均列金华市第一位,总量重新回到金华各县市前三强。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3亿元,同比增长56%,再创历史新高。七大行业利润总额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其中水泥行业扭转2005年以来的亏损局面,实现利润8232万元。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243.8分,比上年提高31.4分,位居金华各县市首位。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增长率、全员劳动增长率、产品销售率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明显下降,全年亏损面22.4%,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0亿元,增长26%。新产品产值17.7亿元,增长50.6%,新产品产值率为6.1%。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的7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在金华工业大会上获得表彰。

随着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成效的逐步显现,主要行业产品产量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

表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略)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年内新增国字号称号5项:兰溪获“中国织造名城”称号;“凤凰”肥皂获中国名牌;“红狮”、“万盛达”获中国驰名商标;“裕达”棉纱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6家,年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亿元,增长13.7%,竣工产值10.9亿元,增长25.7%,房屋竣工面积109万平方米,增长2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减少一成。浙能兰溪电厂投资高峰已过,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受其影响同比下降。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5亿元,同比下降10.3%,不含电厂同比增长20.5%。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同比下降10.2%,不含电厂增长25.4%,其中制造业投资18.3亿元,增长28.4%;房地产投资7.96亿元,同比增长59.1%,扭转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兰黄公路一期工程、金山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48项重点技改项目,已有40项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其中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0项,是全省最多的县市。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6亿元,增长16.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1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7.9亿元,增长16.1%;餐饮业5.2亿元,增长13.1%。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零售额9.2亿元,增长9.5%。年末全市有商品交易市场49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7.6亿元,增长11.4%。

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通过资源挖掘和营销方式的不断改进,旅游业取得较好成绩,年末全市已有星级饭店10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8家、一星级1家),绿色饭店1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3处(AA级、AAA级、AAAA级各1处),星级餐馆1家,乡村旅游点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0.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9亿元,实现景点门票收入15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