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义乌市统计局 2005年3月25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努力化解要素制约,齐心协力,奋力拼博,全市社会经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增幅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33.52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39.24亿元,增长18.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3:47.3:49.4。按户籍人口算,人均GDP突破4万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折算接近5000美元,标志着我市经济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由此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同口径比增长36.6%。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同口径比增长43.3%。财政收入明显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人均财政收入达到4300元(2000年为1300元)。 二、农业 粮食生产大幅增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7.7%。在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动下,我市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市夏粮播种面积由去年的3.1万亩增至4.9万亩,增长57%;秋粮播种面积由去年的18.6万增至23.4万亩,增长25.8%。全市粮食总产值达到17089万元,比上年增长33%。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较大幅度的增加,花卉园艺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年畜牧业产值达4.68亿元,同比增长35.1%,畜牧业产值在整个农业产值中比重由2003年的30.9%提高到了35.5%。 农业企业化稳步推进。全市规模农业企业(户)达到1900多家,同比增加8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13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5家。龙头企业有国家级1家,省级3家,金华市级20家。建成了一批特色种植基地,如上溪3万亩马铃薯基地,佛堂万亩优质米基地,城郊6万亩蔬菜基地等等。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8个,其中省级32个(新增17个)。绿神小萝卜、道人峰有机茶等17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增13只)。目前拥有市级以上优质农产品120个,其中金华市级以上优质农产品79个。在建或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个。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461亩,为计划数的123.1%,其中:山地人工林面积2263亩,平原绿化198亩。完成绿色长廊120亩,为计划数的105%,完成标准田林网工程造林78亩,为计划数的15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我市坚持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化解土地、电力、水、资金等要素制约,工业经济继续以高位运行。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2.53亿元,同比增长20.1%,基本保持去年的增长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6.67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轻工业产值147.76亿元,同比增长33.7%,重工业产值38.92亿元,同比增长31.8%,轻重工业均衡协调发展。从全年增长走势看,一至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累计增幅分别为41.1%、37.1%、37.7%、33.3%,基本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在逐步得到显现。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至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9%,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和1亿元以上企业分别为79家和35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6家和16家。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全市6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亿元,实现利润8.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8.4%和45%,也分别高出产值增幅15.1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已建立企业研发中心73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金华市级5家。通过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义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浪莎针织、中高动力、大德制药、华义制药等4家企业被选为中科院金华科技园第二批入园骨干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市经认定的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已达到83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9.4亿元,增幅为22.5%。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新获得国家级名牌2只,省级名牌及著名商标13只,金华市级名牌及著名商标26只,创牌数量居金华各县(市、区)之首。 建筑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1.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增速回落,结构更趋合理。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呈现逐步减缓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9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95亿元,同比增长29%。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幅分别为42.1%、38.5%、31.1%、29%,呈现逐季下降态势。在增幅趋缓的同时,投资结构调整加快:一是民间投资比重迅速上升,来自民间资金的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达57.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中房地产投资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加大,其中房地产投资38.3亿元,同比增长81.9%,交通道路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146.3%,而教育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改变了近年来较快的增长态势,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2%和32%;三是工业企业投资重点由原来的厂房等基建投资转向更新设备、进行技改方面投资,全年企业购置工业生产设备投资额达到13.7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5.7%。 房地产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限额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8.37亿元,同比增长81.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6%,商品房销售面积38.6平方米,同比增长23.8%,销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48.5%。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市场旺盛,消费活跃。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不断扩大。2004年消费品零售总额60.0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4亿元,同比增长12.1%;餐饮业5.65亿元,同比增长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