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交易市场继续平稳发展。全年各大交易市场总成交额为324.9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66.9亿元,同比增长7.49%,成交额继续蝉联全国各大集贸市场首位。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于义博会开幕之际顺利开业,市场档次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共有商位3.2万余个,市场辐射面影响力不断延伸。义乌汽车城全年汽车销售额逾11亿元。

物价指数回升明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年物价指数回升态势较明显。但到年末物价涨势己得到有效控制,并呈下降趋势。至12月底,我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11.7%(以2000年同期100%指数为基数),即比2000年同期上涨11.7%,比上年同期上涨4.1%;零售物价指数为111.2%,即比2000年同上涨11.2%,比上年同期上涨4.5%。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全市共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98784万美元,同比增长25.33%,其中自营出口86624万美元,进口1216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03%和124.02%。在出口总额提高的同时,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出口比例趋于合理,生产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量的53.6%,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二是本地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本地产品出口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出口主体数量继续增加,2004年新增有效出口主体166家;四是出口对象国进一步增多,我市商品出口到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取得新成效。全年累计批准外资项目60个,投资总额2.0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9.44%,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外资项目中通讯、电子、机电、化纤等技术含量较高行业均为首次引进外资行业。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公路客运量138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完成公路货运量2294.8万吨,同比增长8%。民航客运量19万人次,同比增长46.5%,民航货运量3798吨,同比增长27.5%。全年新建公路63.5公里,改建公路95公里。年末汽车拥有量5.4万余辆,比上年增加1.7万余辆。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698万元,同比增长10.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0212万元,同比增长11.0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9万户,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56.4部/百人。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6.3万户,比上年增长47.9%,互联网固定用户6.94万余户,比上年增长8.9%。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市紧紧抓住购物旅游这一中心,把义乌购物旅游品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全年共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41%,境外游客突破18万人次,同比增加64%。设立在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两大市场的旅游接待处,自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共接待符合奖励政策的纯旅游购物团队(含专到)1562个,游客61163人次,其中境外团队168个,入境人数3464人次。有浙江、上海、江苏等地近400家旅行社组团来义购物旅游。

八、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21亿元,同比增长16.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82.77亿元,贷款余额为306.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18%。银行现金收支表现继续活跃,净投放增势迅猛,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量为97.73亿元,同比增长2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两家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9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3813万元,增长10%;寿险保费收入45930万元,增长13.5%。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金额8282万元,下降2.9%,其中财产险赔付款6822万元,增长4%,人身险赔付额1460万元,下降25.7%。

九、科技教育

科技成果显著。全年共获授权专利812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位居金华市首位。新上各类科技项目16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36项,义乌市级78项。同时申报2005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6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9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个,推荐申报2004年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共有小学90所,在校学生67334人;初中26所,在校学生29902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学生14182人。2004年共有4912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人数4502人,上线率92%。在没有扩招规模的情况下,与去年相比增幅达5%。全市初中毕业生共9909人,其中9499人被各类初中专、普高及职校录取,升学率为95.86%。全年共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28181人,其中有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子女11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努力营造都市文化氛围。全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42次,其中市级以上活动23次,联办部门大型活动112次,引进承办高层次活动3次。坚持文化常下乡,组织送戏到基层416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组织送电影下乡447场次。目前全市上规模的文艺宣传表演队伍近100支。

普及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732个行政村,新建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15万平方米,室内活动室900多个,黑板报、宣传窗600余块,蓝球场457个,图书室330个,基本改变了文化阵地破旧简陋,量少分散的状况。

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通过添置新设备,调整发射率,无线广播信号可覆盖到周边县市。农村继续开展多种形式发展调频广播,新装野外公共音箱1449只。有线电视用户新增1.6万户,使全市用户总数达到18.7万户。数字电视建设顺利进行,共发展数字电视家庭用户1137个,宾馆用户32家。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650个(含个体诊所)。核定医疗病床2702张,开放病床190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02人。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的考核验收。苏溪、廿三里、后宅、义亭等镇(街)正积极争创“金华市公共卫生示范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我市承办了中国一马其顿男足对抗赛、全国女足超级联赛、全国女足锦标赛、中国女足南北明星对抗赛等数十场国际国内重大足球赛事。全年体育竞技捷报频传,共组队参加金华市以上比赛10余次,获金牌209枚。银牌185枚,铜牌101枚。其中在省第六届田经运动会上,我市获得6个第一、2个第二、综合团体第一,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发行体育电脑彩票近400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到年末,我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2.13万人,城市道路面积905.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46公顷。省重点工程铁路移线及相关工程进展顺利,因铁路移线而开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已通过有关部门论证。铁路新客站、新货站、城市中心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机场路改造工程、西城路延伸工程实现主车道通车;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丹溪大桥正式通车;义东路延伸工程竣工通车;宾王东路延伸工程进展顺利;江滨主题公园工程完工并正式开园。全年共计新增城市道路7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630万平方米。完成创园专项绿化建设618公顷,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完成江滨公园第1、2期、胜利公园、孝子祠公园、机场路、北城路、宗泽路等绿化项目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