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4 金华市兰溪市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行各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强工兴市”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竞争力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谐兰溪建设稳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9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1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61.09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0.95亿元,增长1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35元,增长12.6%。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类上涨0.7%;烟酒及用品类下跌1.0%;居住类上涨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衣着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上涨1.6%;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跌0.9%。

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完善,全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年内新增就业岗位8587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8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71人。

二、农业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年内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增省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6万亩,新注册农产品商标31只,获省以上农产品金奖、优质奖17只。成功举办“五十里杨梅长廊观光游”活动,吸引游客17.7万人次。林业生产责任制延包工作全面完成。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1.84万户。兰溪市人民政府荣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表彰的全省“渔业杯”先进单位。

种植业结构有效调整。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效益农业发展势头看好,按市场需求,积极主动调整、优化结构,耕地流转面积继续扩大,优质高效作物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一)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39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03万亩。在发展建设兰溪大红柿森林食品基地的同时,积极抓好鲜食枣的推广和以兰花为主的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年内出栏肥猪31.06万头,肉类总产量3.05万吨。家禽饲养量达723.99万羽,禽蛋产量1.82万吨,下降7.69%。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以综合养殖为特色的渔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水产品总量1.41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鱼类产量1.29万吨,增长2.38%;甲鱼产量460吨,增长7%;珍珠产量269吨,增长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6%,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是我市GDP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支撑力量。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亿元,增长32.6%,增速列金华市第一位。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水泥行业调整最为明显。37条机立窑至2006年已被全部拆除,组建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初步达到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的要求,全年水泥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9.5亿元,增长23.9%。红狮集团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结构调整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之一。二是冶金行业产能继续扩张,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0.51亿元,同比增长28.3%,累计实现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3.95倍。华东铝业和自立铜业进入行业100强。三是纺织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配套,基本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成衣的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纺织行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4.1亿元,增长24.8%,利润6949万元,同比增长2.1倍。其中纺织制成品生产企业凭借名牌优势,产品适销,实现利润2773万元,增长62.6%;棉纺织加工企业扩大规模,采用新技术,使产销规模扩大,利润也大幅增长,累计实现利润4948万元,同比增长2倍。

随着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成效的逐步显现,主要行业产品产量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见表二)

工业企业效益良好。尽管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效益仍实现了快速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3亿元,同比增长4.3倍,再创历史新高。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考核214.4分,比上年同期提高39.5分,位居金华各县市首位。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增长率、全员劳动增长率、产品销售率都名列前茅。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9.55%,比上年上升1.7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明显下降。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面25.28%,比上年同期下降4.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5.4%。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年末全市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5家,年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亿元,竣工产值8.7亿元,房屋竣工面积8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亿元(不含浙能兰溪电厂,下同),增长9.1%,其中完成制造业投资14.3亿元,增长22%,房地产投资5亿元,下降17.6%.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灵马公路建成通车,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浙能兰溪电厂、污水处理厂、温州商贸城、城防等工程进展顺利。22项重点技改项目,已有13项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9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2.6亿元,增长15.1%;餐饮业4.6亿元,增长10.2%。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零售额8.4亿元,增长22.2%。年末全市有商品交易市场46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5.84亿元,增长8.5%。

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通过资源挖掘和营销方式的不断改进,旅游业取得较好成绩,年末全市已有星级饭店9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7家、一星级1家),绿色饭店1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3处(AA级、AAA级、AAAA级各1处),星级餐馆1家,乡村旅游点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4亿元,实现景点门票收入14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