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义乌市统计局

2004年3月5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电力短缺、干旱缺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许多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98.28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82.35亿元,增长14.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7780元,比上年增加4632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51.1%和44.0%调整为4.2%、52.1%和43.7%。

市场物价总水平适度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比上年上涨3.1%。零售物价指数102.2,比上年上涨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4.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0.7%。分类看,食品类上升3.1%,衣着类下降0.5%,书报杂志类上升5.4%,药及医疗用品类下降5.0%,建筑材料类上升12.7%。集市贸易价格比上年上升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生产要素供给日趋紧张;三是生产资料购进价格增长过快。

二、农业

农业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6.8%。受种植面积调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359公顷,比上年减少3953公顷,下降22.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4108公顷,减少9.6%。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52.6:47.4调整为今年的48.6:51.4。由于受干旱天气的影响,主要农作物产量中,粮食产量85869吨,比上年减少27641吨,减产24.4%,油料产量4086吨,减产12.8%,甘蔗产量48639万吨,减产20.9%,蔬菜产量17.24万吨,减产4.4%。花卉苗木面积744公顷,比上年增长88.8%。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490公顷,比上年增长295.2%,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62公顷,增长81.0%;封山育林面积39688公顷,增长19倍。全年木材采伐产量4876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3.1%,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生猪出栏35.09万头,比上年增长20.8%;家禽出栏402.17万只,增长42.2%。全年肉类产量30020吨,比上年增长27.3%;禽蛋产量3109吨,牛奶产量595吨。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7376吨,比上年增长11.8%。渔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在淡水产品中,其中淡水鱼产量7137吨,增长10.5%;甲鱼产量62吨,减少94.1%;淡水珍珠产量51437公斤,减少42.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28万千瓦,比上年减少4.8%,全年农村用电量3.42万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4.5%;化肥施用量3606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动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08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2座;修复加固江溪堤6公里;新开和砼防渗衬砌渠道75公里;新建或改造机电排灌工程8处;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达3000余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稳步回升,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1%,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工业品出****货值47.1亿元,增长58.0%。

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492家增至2003年的57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8%,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4.9%提升到2003年的32.9%。2003年我市已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7家。5000万至1亿元企业44家,比上年增加31家。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全市567家规模以上企业上报效益资料,全年实现工业利税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39.3%;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44.8%,利润总额增长35.4%,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3.2%,资产总计增长41.3%。列入金华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64.98分,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5分,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得分大多比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减低率,亏损率等项目得分明显提高。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市拥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79家,比上年增加16家;完成建筑总产值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实现利润总额13069万元,增长4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8.2万平方米,增长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8.2万平方米,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9.81亿元,增长33.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09亿元,增长72.8%;农村私人完成投资32.67亿元,增长39.2%。

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5.1%提高到今年的36.6%。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投资21.37亿元,增长36.3%,第三产业投资51.22亿元,增长29.6%。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中,基本设施项目投资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9.39亿元,增长35.7%,城市建设投资14.73亿元,增长26.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会展体育中心、国际商贸城二期工程、横锦水库引水工程、四海大道、五洲大道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城中西路延伸、北城路、西城路拓宽改造工程等建成通车。第十九中学、第十八中学、新北苑中学已完成主体工程。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又有新发展。全年新建公路48.2公里,改建公路50.9公里。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830.46公里,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8267辆,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载客汽车15826辆,私人汽车拥有量37512辆。全年公路完成货物运输量2124万吨,比上年增长71.6%;完成客运量10847万人,增长16.5%。全年保障民航航班1742架次,比上年减少1.8%;进出港人员129914人,增长0.4%;货邮2978吨,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