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5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1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5789万元,增长15.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0.48万户,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19万户,增长15.4%。电话普及率达62.80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55.61部/百人。移动电话、互联网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6万户,比上年增长29.0%。互联网用户63669户,比上年增长20.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36.97亿元,增长13.3%;农村零售额15.54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47亿元,增长13.3%;餐饮业4.21亿元,增长11.0%;其他行业1.56亿元,增长26.6%。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7.2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48.27亿元,增长8.0%,义乌农贸城成交额17.7亿元。全市有商品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6个,其中义乌通信市场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对外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788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出****易额73389万美元,增长80.2%;进口总额5428万美元,增长15.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3家,合同利用外资235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4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1%和252.5%。新批准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家,累计已达228家;新批境外企业8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8亿元,增长43.2%。在市级财政收入中,各种主体税种增势良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呈快速增长,分别达到了33.2%、52.1%。全年财政支出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049万元,增长20.4%,教育事业费支出31525万元,增长27.2%,行政管理费支出9450亿元,增长16.2%。

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8.57亿元,比年初增加42.99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68.34亿元,比年初增加39.2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4814元,比上年增长29.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4.49亿元,比年初增加89.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96.29亿元,比年初增加65.2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0.13亿元,比年初增加18.30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098.66亿元,累计现金支出2142.92亿元,收支轧差累计现金净投放44.2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人民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两家机构承保金额达475.68亿元,实现保费收入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37万元,增长29.1%,寿险保费收入40463万元,增长29.1%。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额8526万元,增长33.4%,其中财产险赔付款6561万元,增长30.9%,人身险赔付额1965万元,增长42.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积极抓好科技创新工作。2003年我市新上各级科技计划211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项目38项,金华市级项目37项。年内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只,金华市高新技术产品9只。目前,我市已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69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13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11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较快发展。2003年新认定专利示范企业4家,全市专利示范企业总数达10家。全市新增授权专利678项,其中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136件,外观设计专利505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42所,在校学生44437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9909人;小学92所,在校学生61875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牢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99.91%,巩固率99.99%;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17%;高中段入学率达95.64%,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比例在1:1.01。2003年被各类高校录取人数高达4199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市文化馆文艺宣传、送戏135场次;市婺剧团送戏下乡132场次;电影放映机构全年共放映电影4451场次;观众达31.43万人次。市图书馆藏书16.95万册,图书外借5万册次,阅览5.7万人次。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先后举办了浙江省第2届笑星大赛、浙江省首届声乐(综合)大赛、“商城之春”春节文艺晚会、第12届农村文化节、“阳光”颂庆七一大型晚会、“欢聚义博会.绣湖之约”广场文化周、新春新秀卡拉OK大赛、曲艺小品大赛等。组织创作节目52个,获省级以上奖21项。在金华首届艺术节中获创作奖3金2银,表演奖1金3银,居各县市第一;小品《卖“鸡”》获省社区文艺会演创作、表演双金奖;编排选送合唱、独唱节目获省声乐大赛4金1银;选送歌曲获省社区文明之歌评比创作奖1金2铜。广场舞《义乌商鼓》被确定为全国第13届群星奖广场民间舞蹈,浙江省参评候选节目;经过多年对义乌曲艺的培育、推动,义乌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是全国第5个、我省第1个获该荣誉的城市。

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斐然。2003年,全市新架光缆干线400公里,开通光节点389个、光缆通村率达96.0%,新安装有线电视终端15109个,全市有线电视终端累计达172831个。新增野外型调频广播音箱64只,使野外型调频广播音箱累计达3312只。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势头良好。广播稿在省台播出172篇,中央台播出59篇;电视在省台播出新闻稿310篇,中央台播出15篇,进一步扩大了义乌的知名度。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广播系列报道《诚信: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基石》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系列报道一等奖;广播歌曲《义乌人民欢迎你》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广播新歌二等奖,电视对外宣传专题《我们怎能忘记》获全国彩虹奖一等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外宣节目奖电视外宣一等奖;全省第八届对外传播“金鸽奖”广播电视节目电视一等奖,《东京日记》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市中心医院建成并于年底投入使用,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4个(不含诊所),卫生技术人员285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74人,注册护士838人;实有医疗床位204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