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6495万美元,增长13%。其中自营出口额25396万美元,增长19%;进口额1099万美元,下降46%。在自营出口额中,本市地产品出口额1895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5%,其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12300万美元,占地产品出口总量的65%。出口产品以窗帘布、毛巾、床上用品、布匹、服装为主,此外还有一定数量农药、灯泡、自行车曲柄链轮、皮革服装、汽车装饰配件、塑料相框、医药产品等。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个,合同利用外资594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512万美元,增长11.7%。 六、交通、邮电、电力 交通运输业取得新进展。以实施康庄工程为标志,城乡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46409万人公里;铁路部门全年客运发送量43.1万人,货运发送量30.8万吨。年末有汽车客运线路82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7亿元,增长18.2%。年内新增电话用户2.86万户,其中市话2.83万户。年末电话总用户数增至24.15万户,其中市话14.51万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0.03万户,增长1.7%。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18万户,电话普及率66.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32部/百人。 电力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电网电源建设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年内安全性评价复评顺利通过,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实施,完善了配网,增加了供电能力,消除了事故隐患,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年内供电最高负荷305.57兆瓦,全社会用电量28.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5%,其中:农业用电0.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7%;工业用电25.94亿千瓦时,增长9.25%;生活用电1.4亿千瓦时,增长13.8%。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9.8%。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增长16.5%,营业税增长16.7%,企业所得税增长18.6%,个人所得税增长9.2%。 金融运行稳中趋好。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7.6亿元,同比增长23.0%,人民币存贷余额比和增量比分别为95.9%和107.8%,存贷余额比名列金华各县市首位。 保险事业进一步拓展。全年保费收入1.96亿元,其中财险6744万元;人身险12846万元。年内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2981件,支付赔款3372万元;给付人身险赔款529.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326万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金华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新增金华市级研发中心1家。列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9项、金华市级17项、兰溪市级40项,国家级项目立项数为历年之最。获各级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省级1项、金华市级3项、兰溪市级17项。共完成项目验收5项、省级新产品鉴定11项。项目验收和省级鉴定数量均创历年之最。全年共有专利申请1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件;获专利授权109件,发明专利申请公布33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组织企业参加金华工科会活动,达成工科会签约项目6项、合作项目9项。2006年3月成功举办了兰溪纺织行业科技洽谈会,邀请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染整、服装设计等7名专家学者到我市考察纺织行业,并开展对接活动。三家企业分别与该校签订了合作意向,建立起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教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学校破旧房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有效推进,女埠初中教学楼等27个改造项目建成使用,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学校。2006年高考上线人数4391人,其中重点522人,均创历史新高。职业高中重点抓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大力推进“双证制”教育,100%的学生取得了初、中级专业技能证书。幼儿教育稳步提高,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3.5%。云山街道、女埠街道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至此,全市已有12个镇乡、街道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和金华市教育强镇验收。全市已有省重点普通高中4所,省重点职业高中1所,并涌现出一批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的示范性初中和小学。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8个镇乡、街道被命名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有线电视通村率和有线广播村响率分别达到98%和92%,城区开通数字电视。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芝堰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溪摊簧”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诸葛村被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卫生事业取得新业绩。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6个镇乡、街道成为金华市农村公共卫生示范镇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农民累计42.2万人,第三轮参合率达到81.1%,25.9万农民得到免费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3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882人,其中执业医师642人,助理执业医师205人,注册护士533人,有医疗床位1252张。农村医疗保障网点建设进一步推进,年末有农村卫生院35个,各类诊所50家。 体育事业和谐发展。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了塑胶网球场和乒乓长廊等一系列设施,推进了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学校重视添置运动场地和设备,为学生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较快,并取得了好成绩。年内成功举办了省金龙杯龙舟赛、金华市“紫金嘉苑杯”足球赛等比赛,赢得了社会和有关方面的好评。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完成兰荫立交、经济适用房等工程建设,完成聚仁路等地块7万多平方米的拆迁,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加强了社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2.54平方公里,市区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3辆,出租汽车215辆;城市环境美化工作有新突破,年内市区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万平方米。 环保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个,投资额达1722万元,废水废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已有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17.6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8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