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4 金华市兰溪市统计局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32987万美元,增长25%。其中自营出口额30319万美元,增长19.4%;进口额2668万美元,增长143%。在自营出口额中,本市地产品出口额2380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8%,其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14030万美元,占地产品出口总量的59%。出口产品以纺织面料服饰家纺为主,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电光源、自行车及零配件、铜线、铝箔、蓄电池、印刷机械、压缩机、刷类制品、汽车装饰配件、相框、塑料药瓶、医药产品等。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2819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613万美元,增长2.2%。

六、交通、邮电、电力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交通运输业取得新进展。沈村互通口至城区连接线一期及兰黄公路一期工程顺利实施,330国道诸葛至永昌段、21省道诸葛至志棠段改造工程及金兰中线等7个县道大中修项目全面完成,新建农村联网公路35公里,经济开发区城市副中心6平方公里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全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51403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5441万吨公里;铁路部门全年客运发送量22.6万人,货运发送量17万吨。年末有汽车客运线路74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96亿元,增长1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23亿元,增长24%;电信业务收入2.73亿元,增长11.1%。年末电话用户数达到24.5万户,其中市话15.2万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增长14.6%。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9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72.1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34.9部/百人。

电力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电网电源建设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展顺利,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迎峰度夏电力线路改造顺利实施,安全性评价复评顺利通过。年内供电最高负荷321.4兆瓦,全社会用电量3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24亿千瓦时,下降5.1%;第二产业用电28.3亿千瓦时,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28.2亿千瓦时,增长8.8%;第三产业用电0.96亿千瓦时,增长22.2%;生活用电1.54亿千瓦时,增长10.2%。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7.7%。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增长21.8%,营业税增长15%,企业所得税增长125.3%,个人所得税增长50.2%。

金融运行稳中趋好。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6.4亿元,同比增长10.1%,人民币存贷余额比为93.1%。

保险事业进一步拓展。全年保费收入2.3亿元,其中财险0.9亿元;人身险1.4亿元。年内财产险赔款及给付4477万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5156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自主创新意识增强。2007年财政用于科技经费支出3150万元。年内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家数为历年之最。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家、金华市级10家。新增金华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年末共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金华市民营科技企业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兰溪市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2家。年末共有企业研发中心26家,其中省级4家、金华市级5家、兰溪市级17家。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第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示范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评。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29项、金华市级15项。被认定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1只,金华市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9项,其中金华市级3项、兰溪市级16项。全年专利申请220件,获专利授权179件;新增省级、金华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各1家。围绕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多次开展科技洽谈会,并与企业负责人到院校进行项目对接、引进人才,促进了企业与院校之间多层面的产学研协作。各高校院所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600余项。

教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中小学破旧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投入9000多万元新建校舍11万多平方米,69个食宿项目全面竣工。17所学校创建为省级标准化学校。2007年高考上线人数4312人,其中上重点人数453人,本科上线人数2281人。柏社中学顺利并入兰三中。职业高中抓好重点专业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市职业中专和技校已经创建4个示范基地,职校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明显加强。省实训基地已基本申请成功。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制度更加完善。小学教育更加注重特色化,继去年11所学校经验收被评为特色学校后,今年又有6所学校获此殊荣。岩山中学、女埠信义小学被评为金华市示范学校。全市有12个镇乡、街道为省级或金华市级教育强镇乡。全市已有省重点普通高中4所,省重点职业高中1所,并涌现出一批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的示范性初中和小学。通过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幼儿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幼儿园267所,在园(班)幼儿数1510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灵洞洞源村、诸葛厚伦方村获得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称号;兰江街道后陆村等5个村、兰荫社区等4个社区获得金华市文化示范村称号;全市160个村被命名为文化特色村;提前一年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开通了29个农村信息网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断头龙、粮食砌、黄大仙传说、诸葛后裔祭祖等项目被公布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游埠狮子、黄店鸾驾等9个项目被公布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诸葛o长乐村民居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成功举办了全国三国文化暨第15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文化活动;市文化馆在第二次全国文化馆(群艺馆)定级考评中通过国家一级标准馆的复评验收。

卫生事业取得新业绩。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金华市农村公共卫生示范镇乡6个。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农民累计38.6万人,参合率达到85.4%,35.9万农民得到免费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638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543人,其中执业医师695人,助理执业医师279人,注册护士558人,有医疗床位 1269张。社区、农村医疗保障网点建设进一步推进,年末有社区卫生服务站77个,农村卫生室441个,各类诊所5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