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平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3.05亿元,比年初增加29.5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35亿元,增加14.85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1472万美元,比年初增加2260万美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3.75亿元,比年初增加25.39亿元。外汇贷款余额827万美元,比年初减少340万美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据对(能提供完整统计核算资料的)有关保险公司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5940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27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0713万元。全年共支付各类赔款金额3131万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2545万元,人寿保险赔款586万元。 八、科技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3.5%,科学事业费支出1993万元,增长23.6%。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75项、嘉兴市级科技项目14项、平湖市级科技项目60项。年末,全市已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区域科技创新机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6家。全年获授权国家专利554项。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5项。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130万元,合同数14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有小学45所,在校学生35825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2883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9.98%。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6.03%。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中等职业类学校5所,在校学生9084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6个,注册学生94732人,全年结业92278人。年内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77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年末全市有文化艺术表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站)11个,博物馆(陈列馆)5个。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年内成功举办了西瓜灯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全年举办市级演出、展览85场次,组织文艺下乡、下基层演出23场次。市图书馆在西瓜灯文化节胜利开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创建活动正在顺利进行,第一批验收通过了35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全市所有镇、街道都顺利完成了创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317个、床位106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944人,其中执业医师670人、执业助理医师177人、注册护士583人。乡村医生383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同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30.74万人,参加率93.46%,城市参加人数0.94万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年内成功举办了平湖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预期的目标。组队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了金牌9.5枚的好成绩;组队参加嘉兴市第六届运动会,共获得金牌103枚。其中竞技体育部金牌在嘉兴市各县(市)、区列第三名,总分第四名;大众体育部获集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完成了创建二个体育强镇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75场次;全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2190余万元的业绩;年末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7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13人、二级7人、三级306人。基本建成了市游泳乒乓训练馆。 十、生态环境 全市七条河流水域水质均为劣于五类,主要污染物总污染指数为103.18,比上年减少12.19。市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占23.1%,“良”占75%,“轻微污染”占1.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6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各镇均开展生态镇创建活动,1个镇通过省级生态镇预验收。各镇、街道均有30%的村创建生态村,已通过验收的有14个村。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绿色学校7所(其中1所已获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绿色家庭8个,绿色社区2个,“保护母亲河号”生态监护站2座,绿色医院1家,绿色饭店1家,绿色企业2家。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3121人,死亡人口32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8.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9万人,比上年增加1.10万人,农业人口31.76万人,减少1.06万人。全年计划生育率97.8%.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质量有新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6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52元,增长10.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4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196台,空调器179台,洗衣机103台,电脑58台,其中连接互联网51户。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133台,空调器64台,洗衣机61台,电脑18台,摩托车82辆。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城市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2%和38.6%。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工作的全面展开,顺利完成了“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系统。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40306人,医疗保险10.69万人,工伤保险9.89万人,生育保险2.04万人,失业保险6.85万人。全年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558万元,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18万元,实施医疗救助7569人次,救助金额244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1个,床位802张,收养人数556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