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19 临沂市沂南县统计局

七、对外经贸合作

2002年,对外经贸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外贸企业和自营出口企业努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形势呈现好局面。同时,对外加工贸易业务发展势头看好,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4家,完成合同利用外资额303.2万美元,是去年的4.2倍;完成出****货值1.79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出口创汇903万美元,同比增长60%;实际利用外资69万美元,是去年的2倍。

八、财政、金融

2002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项财政货币调控措施,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2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增长27.2%。财政总支出3.15亿元,增长26%。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业保持平稳良好运行。2002年,全县各金融企业认真执行适度的货币政策,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责任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质量,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发展。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0 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 14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6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县共有10.9万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394家企业单位参加了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504万元,同比增长20.5%;赔保支出980万元,同比增长9.7%。全县有30万人参加了人寿保险,同比增长17%; 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6008万元,同比增长30%;赔款支出1029万元,同比增长28.6%。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全县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全年共完成治理废水项目4个,治理废气项目8个,累计完成治理投资57万元,年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2吨,新增废气处理能力0.25亿立方米,去除废水中COD5620吨, 去除工业粉尘4444吨, 烟尘去除量986吨, 二氧化硫去除量228吨,城市环境保护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年,全县积极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推动全县高效技术产业的发展。2002年,全县取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省级以上1项,市级4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6项,授权8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继续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全面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2002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3940人;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6. 6万人;小学193所,在校生7.2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1所,在校学生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十一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19处,博物馆2处,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8.0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卫星接收站113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1.6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7%以上。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县医院4处,乡镇卫生院 25处,专科防治所 1处,妇幼保健院1处,卫生防疫站1处。拥有病床116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00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体育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全国武术散打邀请赛获一金一银,第20届省运会获得一枚铜牌。在全市少儿体育比赛中共派出115人次参加,获举重团体第一名、武术团体第二名、散打第三名、篮球第五名。先后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体育生55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人口

2002年,我县全面落实各级制定的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了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企业工资标准,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加快,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尽管农业生产遭遇干旱灾害,农民从粮油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减少,但是农民从牧业、蔬菜、水果、黄烟等获得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外出劳务获得的收入增长幅度高达1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6%,从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平稳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98元,增长3.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69元,比上年增加83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827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3.2%;衣着支出 115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居住支出291元, 比上年减少1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9元,增长4.7%。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一些现代化的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农家。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 102台,其中彩色电视机50台;洗衣机9台,电冰箱9台,影碟机19台,电风扇125台,摩托车47辆。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59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 比上年减少6.3%,共发放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6994元,增长12.4%。年末全县在岗职工3.35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减少6.9%,共发放职工工资总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5.0%,职工平均工资7189元,增长12.9%。2002年末,全县人口90.47万人,比年初增加0.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1万人,农业人口81.96万人。人口出生率10.29‰,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4.69‰。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总产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