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9 临沂市沂南县统计局

沂南县统计局

(2003年1月21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逐步好转,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 合

2002年,我县国民经济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回复性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1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亿元,下降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29.2%。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素质有所提高。通过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和种植结构,进一步压缩了粮田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以资产重组盘活资产为重点, 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视和发展。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1%、47.7%、33.2%。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9%。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金融体制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的功能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农村费税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卫生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项配套制度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切实推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但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制尚未全面形成;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缓慢,物价长时间、大范围地低位运行,对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随着改革和发展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农 业

2002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上菜、扩畜、增烟、优果”的八字方针,大力实施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和科技推动战略,重点建设蔬菜、油桃、烤烟、苹果、板栗、黄牛等生产基地,抓好万亩樱桃、万亩板栗、万亩油桃等十大亮点工程,被国家列为全国综合开发示范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初步进展。农业无公害生产全面启动,部分瓜果蔬菜以及畜禽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沂南蔬菜批发市场声名远扬,广大农民获益明显。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有一定下降,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其他因素,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增幅较大。据测算,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6亿元,比去年下降5.6%, 其中,种植业11.5亿元,林业0.6亿元,畜牧业4.4亿元,渔业0.1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7.9%、0.3%、0.8%、14.1%。

种植业遭遇严重干旱,减产较大。我县今年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57.61万亩,较去年的 162.49万亩减少4.87万亩,下降3.0 %。全县今年粮田面积为62.85万亩,同比减少2.67万亩,粮食耕亩单产441公斤,同比减产78公斤,下降15.0%。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9.37万亩,同比减少7.68万亩,下降6.6%,播亩单产254公斤,同比减少37公斤,实现粮食总产277487吨,同比减产62678吨,减幅18.4%。其中因播种面积减少7.68万亩导致总产减少42842吨,因单产下降37公斤总产减少19836吨。在粮食总产中,夏粮总产111133吨,同比减产13943吨;秋粮总产166354吨,同比减少48735吨,下降22.7%。

在秋季粮食作物中,稻谷面积因夏、秋持续干旱少雨,水源匮乏,造成今年稻谷播种面积减少。据统计,全县今年稻谷面积6.20万亩, 同比减少0.24万亩,下降3.7%,稻谷单产464公斤,同比减产9公斤,实现总产28734吨,下降5.6%; 今年玉米播种面积29.93万亩,单产236公斤,实现总产70751吨,分别比去年面积、单产、总产减少1.22万亩、84公斤、29043吨,依次下降3.9%、26.3%、29.1%;地瓜面积20.77万亩,单产294公斤,总产61052吨,同比去年面积增加0.11万亩,单产、总产分别减少76公斤、15445吨, 依次下降20.5%、20.2%;大豆播种面积4.61万亩,同比减少0.57万亩,播亩单产88公斤,总产4053吨, 同比去年亩减17公斤,总产减少1378吨,分别下降16.2%和25.4%。

在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23.48万亩,亩产140公斤,总产222632吨,分别比去年面积增加1.21万亩,单产减少87公斤,减幅38.3%,总产减少17690吨,下降35.0%;棉花生产反弹回升,今年播种面积0.54万亩,单产70公斤,总产377吨,同比去年面积增加0.20万亩,单产持平,总产增加136吨;烤烟生产受收购政策及收购价格的影响,今年种植面积大增。据统计,全县今年烤烟种植面积为3.20万亩,同比去年增1.06万亩,单产124公斤,亩减20公斤,烤烟总产3962吨仍比去年增加885吨,增长28.8%。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蔬菜播种面积今年再次增加,但因干旱持续长,水源稀少,造成蔬菜减产严重。据统计,全县今年蔬菜播种面积19.87万亩,同比增加0.49万亩,单产2974公斤,比去年亩减328公斤,实现总产590847吨,同比下降7.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2年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2783公顷,四旁植树393万株。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2002年全县各级始终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主要畜禽存养量均有增长,生猪存栏达到23.12万头,大牲畜存栏8.73万头,羊存栏37.9万只,与去年持平,家禽存栏376.9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3.86万吨,增长2.0%;奶类产量、禽蛋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渔业生产下降。 全县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2043吨,比去年下降1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本设施继续改善,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4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 %。 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农用排灌机械1.1万台套,总动力7.1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3.15万台,总动力23.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6357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49万吨,比上年下降3.7 %。年末耕地面积101.7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