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建筑工程产值28.8亿元,增长9.0%。全年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增长1.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2万平方米,增长29.7%。全县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开拓建筑业市场,初步形成了陇海、华北、东北三大建筑市场群。全年承接施工项目880个,增加45个,外出施工人数达到5.2万人,增长6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县积极改善投资结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丰金路、丰单路、丰砀路基本完工;丰沙路和沙庄复新河大桥竣工通车。中国•丰县木材市场建设发展迅速,一期工程投资3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城镇以上投资4.7亿元,增长20.1%;农村集体投资1.7亿元,增长11.1%;私营个体投资3.7亿元,增长22.3%,全年完成竣工项目2451个,新增固定资产9.0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县运输业完成货运周转量3.1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3亿人公里。个体运输业作为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年末个体运输业拥有载重汽车1083辆,比上年增加356辆。完成货运周转量5275万吨公里,增长24.1%。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亿元,增长30.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6.0万门,新增4.2万门,增长21.2%。年末电话机用户总数9.5万户,增长43.8%。其中:市话3.0万户、农话6.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2.1%、49.7%。私人住宅电话快速增长,年末全县拥有私人住宅电话7.8万部,增长39.0%,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24.7部,比上年增加7.6部。年末无线寻呼用户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万部,新增1.5万户。互联网用户9263户,新增5416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亿元,增长29.6%;餐饮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7.4%。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扩建了木材市场、汉城、丰县招商场等专业市场。全年市场贸易成交额19.8亿元,比上年增长0.5%。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出口,保持了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全年实现自营出口总额300万美元,牛蒡、大蒜、芦笋等特种农产品成为我县创汇农业的支柱产品。全年新批涉外投资企业7家,协议利用外资24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64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同额67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00万美元,新派外出人员271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17.9%。全年实现财政总支出3.5亿元,增长19.3%。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亿元,增长15.6%。各项贷款余额18.6亿元,增长7.7%。全年累计现金收入93.1亿元,现金支出93.6亿元,货币净投放0.5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2.1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12.9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各类保费收入3654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0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824万元。年末累计保险赔付总额69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460万元,人身险赔付232万元。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年末城镇居民液化气普及率达到62.5%,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2.5万立方米,城区出租运营客车176辆。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49.8公顷,园林绿地231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16.4公顷。城区防洪保安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管理逐步规范,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住宅完成了凤鸣小区、沿河小区建设,开发建设了梁苑小区、艺馨小区、凤凰嗉小区等二期工程,新建房屋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增强。全年实施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7个,关停、取缔污染严重企业6个。年末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面积1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4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量267万吨,其中:排放达标量245万吨,回用量180万吨。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技经费继续增加,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0.5万人。全年共实施“星火计划”项目13项,其中:市以上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项。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18项,上报国家专利申请项目57项,授权15项;签订各项技术合同16项,合同金额达到7600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用于教育基本建设投入8158万元,其中:维护扩建校舍投入3980万元。共建学生公寓、学生餐厅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0.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7.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684所,在校学生24.9万人。其中:中学54所,在校学生7.7万人;小学395所,在校学生14.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全年共向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2944人,其中:本科生1357人,专科生1587人。输送中专生818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2069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共拥有各类文化馆(站)15个,电影放映队14个,全年观众达50万人次。开展了摄影展、书画展、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县拥有广播放大站14个,拥有电视转播频道33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万户,14个镇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日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0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数96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77人。儿童计划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项目14个,获得各类奖牌75枚,其中:获得省级比赛奖牌31枚,市级比赛奖牌44枚。全年向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18人,其中:省级2人。 十、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年人口出生率7.74‰,人口死亡率3.37‰,人口自然增长率4.3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9.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2万人,增加0.76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