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邳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3 徐州市邳州市统计局

2007年,在邳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邳州”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持续攀登,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夺得了徐州市经济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五连冠”的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7.18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57.56亿元,增长17.0%。人均生产总值1198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6.5:41.7:31.8调整为23.6:43.8:32.6,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0.4%。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3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在岗职工54390人,比上年末增加777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076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从事社会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达142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劳动力人数达3.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已达到44.68万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上下倾心关注“三农”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8.82千公顷 ,比上年增加1.53千公顷;棉花面积8.21千公顷,减少2.39千公顷;油料面积5.05千公顷,减少0.09千公顷;蔬菜面积84.36千公顷,增加1.16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6.11万吨,比上年增长2.8%;棉花产量0.86万吨,下降27.7%;油料产量1.60万吨,增长1.6%。水果产量4.15万吨,增长4.8%;蔬菜产量241.27万吨,增长11.9%。

林牧渔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内造林面积12366亩,育苗面积10050亩,四旁植树331.3万株。肉类总产量14.62万吨,增长38.5%;禽蛋产量13.67万吨,增长12.3%;水产品产量3.76万吨,增长3.1%;蚕茧产量0.22万吨,下降15.4%。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4.4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9%。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20台,增长14.5%;小型拖拉机40332台,增长5.3%;农用运输车16827辆,增长4.4 %;农田排灌动力机械17593台,增长7.2%;联合收割机2094台,增长1.9%。农村用电量75130万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6.9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63亿元,增长28.7%。全年工业用电量8.1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158153

52.7

配混合饲料

148599

27.7

食用植物油

11700

-2.4

23762

3.4

服装

万件

115.8

-41.2

胶合板

万立方米

644.72

23.9

合成氨

58441

-0.3

氮肥(折含氮100%)

30852

-26.8

水泥

万吨

61.53

23.2

水泥电杆

42320

67.2

石膏板

万平方米

2334

10.3

99886

204.1

滚动轴承

万套

5009

160.9

变压器

千伏安

726515

19.3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50423

41.2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0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2%。实现利税16.11亿元,增长60.2%,其中利润8.20亿元,增长77.8%。亏损企业14家,亏损面为4.3%,亏损额1277万元。

建筑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市建管局系统全年承接施工项目406个,其中实行招投标的工程356个,分别比上年增长72.8%和79.8%。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2.2%,实现利税1.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3.8%和5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6.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93.32亿元,增长32.5%。其中城镇投资73.53亿元,增长61.8%;房地产开发投资7.39亿元,增长76.0%;农村投资50.3亿元,增长32.2%。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居民住宅建设快速发展。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市公路总里程279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125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177.9公里,其中省以上干线62公里。

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全社会货运量2906万吨,比上年增长12.2%;货运周转量496245万吨公里,增长19.0%。全社会客运量1292万人,比上年增长12.0%;客运周转量47775万人公里,增长15.0%。港口吞吐量1220.8万吨,比上年增长50.2%。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198万元;邮电业务收入43179万元,增长22.7%。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30万门。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5.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23万户,增加7.23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54.4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2.33万户,比上年增加0.51万户。年末邮政线路总长度432公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4200公里。全年邮递计费信函209.3万件;包裹2.35万件;邮政汇票19.28万件;报刊发行1330.4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