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邳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3 徐州市邳州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紧紧围绕“全面领跑苏北,全面实现三先”的战略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2.56亿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05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9.1:39.1:31.8,调整为26.5:41.7:31.8。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3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3.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年末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在岗职工53613人,比上年增加1268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3120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从事社会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达84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3.3%,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涨5.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交通和通讯类上涨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居住类上涨4.2%。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倾心关注“三农”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更大发挥。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7.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4千公顷;棉花面积10.60千公顷,减少1.0千公顷;油料面积5.14千公顷,减少0.5千公顷;蔬菜面积83.20千公顷,增加0.05千公顷。优质、特色种植和养殖农产品比重上升。

粮食喜获丰收,棉花、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单产稳步增加。粮食总产量64.30万吨,比上年增长6.0%;棉花产量1.19万吨,增长14.4%;油料产量1.58万吨,下降2.5%。水果产量4.97万吨,增长29.1%;蔬菜产量237.12万吨,增长1.8%。

林牧渔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内造林面积41000亩,育苗面积10200亩,四旁植树416万株。肉类总产量10.5万吨,增长6.1%;禽蛋产量12.17万吨,下降4.8%;水产品产量3.77万吨,增长5.0%;蚕茧产量0.26万吨,下降48.0 %。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8.3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78台,增长8.9%;小型拖拉机38319台,增长0.3%;农用运输车16117辆,增长4.2%;农田排灌动力机械16414台,增长14.7%;联合收割机2054台,增长24.1%。全年化肥施用量14.59万吨,比上年增长0.1 %;农村用电量68300万千瓦时,增长1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6.67千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06亿元,增长30.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4%。全年工业用电量7.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95753

81.3

配混合饲料

115882

12.7

食用植物油

11992

3.7

22948

30.4

服装

万件

188

-26.8

人造板

万立方米

494.68

40.3

其中:胶合板

万立方米

491.29

39.4

合成氨

58585

15.0

氮肥(折含氮 100%)

44238

40.9

水泥

万吨

49.93

-8.3

水泥电杆

25310

54.5

石膏板

万平方米

2115

-0.4

68620

-41.0

手工工具

万把

505

44.7

滚动轴承

万套

1920

13.3

变压器

千伏安

583016

51.9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5723

8.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实现利税9.82亿元,增长54.3%,其中利润4.44亿元,增长63.1%。亏损企业11家,亏损面为4.3%,亏损额772万元。

建筑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市建工局系统全年承接施工项目280个,其中实行招投标的工程266个,分别比上年增长81.8%和82.2%。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8%,实现利税1.09亿元,比上年增长73.0%,其中利润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70.42亿元,增长37.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04亿元,增长57.3 %;房地产投资4.20亿元,增长36.4%;城镇投资36.21亿元,增长35.3%;农村投资33.51亿元,增长30.1%。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货运量2591万吨,比上年增长17.7%;货运周转量416878万吨公里,增长16.8%。港口吞吐量813万吨,比上年增长36.2%。全市公路总里程278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316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7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0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