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邳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3 徐州市邳州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市区零售额24.29亿元,增长15.6%;市以下零售额22.62亿元,增长19.6%。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75亿元,增长15.9%;其他行业零售额0.16亿元,增长33.3%。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338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7%;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数14个,协议注册外资额10630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5006万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额3955万美元。新派出人员1644人,期末在外人数5279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年财政总收入223014万元(老口径),比上年增长7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1485万元,增长54.3%。全年财政总支出246736万元,增长71.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3183万元,增长48.0%。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5045万元,比年初增加132924万元,增长16.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6551万元,比年初增加87665万元,增长13.5%。各项贷款余额619833万元,比年初增加66940万元,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363343万元,增加29735万元,增长8.9%;中长期贷款244360万元,增加35066万元,增长16.8%。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182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063万元,增长54.5%;寿险保费收入34119万元,增长27.6%。赔付支出13823万元,增长136.0%,其中财产险赔付额6523万元,增长32.3%;寿险赔付额7300万元,增长6.9倍。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继续增长。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005人,比上年末增长3.8%。全年科研经费投入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倍。组织实施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2个,其中星火计划项目1个。完成省级科技项目19个,其中星火计划项目13个。完成徐州市科技项目11个。全年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6项,技术成交额达960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民营科技型企业130家。全年专利申请量833件,授权量468件,其中发明133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步伐加快,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社会办学力量不断壮大。年末全市拥有小学校164所,在校学生107001人,比上年末下降3.8%;普通中学51所,在校学生126378人,下降9.3%;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8564人,增长21.5%;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375人,增长2.1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小学升学率达100.0%,初中升学率达93%。幼儿园在园幼儿4517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稳定。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站)25个。电影放映单位26个,放映场次5832次,观众人数达237万人次。职业剧团1个,演出场次182次,观众人数达9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5300件。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节目33套;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全部联网,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4.28万户,比上年增加4.08万户。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100.0%。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46个,其中医院26个。拥有病床1585张。卫生技术人员689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97人,注册护士945人。儿童计划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参合人数达118万人,人口覆盖面达97%,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全面奔小康,领跑新苏北2007年“中浙。国贸花园杯”元旦环城跑活动,有七十多个代表队参加,为我市历年之最。竞技体育也取得了新成绩,邳州籍运动员黄海洋在多哈亚运会上获女子击剑金牌一枚;郝圆圆、倪超群在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中为中国夺得女子双人单浆金牌,首次实现世界大赛金牌零突破。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4755万元,比上年增长2.0%。新建道路67万平方米;年末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8平方米。铺设排水管沟7公里。新装路灯1500盏。栽植花灌木464.9万株,草坪6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3 %。年末城市公交车达168辆,全年运送乘客312万人次;出租汽车471辆。供水综合生产能力9万吨/日,供水总量2733万吨。液化石油气供气量12400吨。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加大。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面积27563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2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7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4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41.4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0%;工业烟尘排放量1772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8%。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6.2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8.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增长1.9%,其中城镇人口64.82万人,增加2.52万人,增长4.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46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9元,比上年增长20.0%;人均消费性支出6081元,增长1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消费性支出3528元,增长16.6%。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3.8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3543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1167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1277人。全市有34308名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34个,床位4377张,收养3568人。年末农村优抚对象5091人,社会救济对象1140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1.18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18万人。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