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高中教育成效显著。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69万人,每万人口有普高在校生174人。普通高校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被高等院校录取新生16571人,比上年增加915人。 成人高校招生再上新台阶。全市成人高校录取新生3102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6511人,有137名考生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证书。 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149所(不含技工校),市内中职学校招生2.71万人,在校学生5.12万人,其中学历教育5.12万人。西部农村职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民办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全市民办教育学校149所,在校学生5.1万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市在校学生人数的9.36%。 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全年共申请专利204件,实施专利358项,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27.73亿元。全年推广重大科技成果22项,其中:工业8项,农业7项,社会发展7项。科技成果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年末实有民营科技企业79家。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实现产值45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繁荣。2009年,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有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新增文化基础设施2370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年共出版小说和散文集6部,新创作剧(节)目、戏剧小品15个,获国际、中、省各类奖项7项。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重点产业项目28项。文物保护更加规范,4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无线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调频共缆传输已通2070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率达100%。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69万户,其中新增3万户。已有2070个行政村联通光纤电视,行政村通率达100%。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2009年,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0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906个(不包括村卫生室),床位8937张;卫生技术人员9786人,其中,执业医师3712人,执业助理医师589人,注册护士3089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64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7人,注册护士54人;乡镇卫生院105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92人,注册护士440人。市城区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大英县建成省级卫生县城。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建市以来最好成绩。全年举办重大全民健身活动26次。全年获全国及以上比赛金牌3枚、银牌2枚。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211”和“1+1”工程,全年完成全民健身路径61条,农民健身工程88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800余万元,较上年增长41.18%。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2009年,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6亿元。市城区绿地率达到38.7%,绿化覆盖率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提前一年创建成功。主要污染总量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预计排放量分别为23500吨、9600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9.74%。环境保护“民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完成省挂牌督办11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和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整治工作。农村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污染防治新技术得以推广,新建农村简易污水处理设施4021座。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市城区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率为96.2%,较85.0%的要求高出11.2%。所有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均为100%。 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小区19个,面积2万公顷。野生物种繁育基地13个。2009年全市供应土地481.27公顷,实现土地出让总收入21.16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269.93公顷,平均每公顷经营性用地收入751.37万元。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核心,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年末总人口386.18万人,全年出生31804人,人口出生率8.25‰,比上年增加0.36个千分点;死亡23150人,人口死亡率5.98 ‰;人口自然增长率2.27‰,比上年增加0.01个千分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3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08元,增长14.2%。其中,工薪收入8159元,增长17.2%;经营净收入1520元,增长17.3%。人均消费支出9882元,增长1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562元,增长6.1%。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1台、冰箱95台、洗衣机98台、空调器120台、照相机21架、固定电话72部、移动电话186部、家用电脑52台、互联网用户41户、家用汽车5辆。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4元,增加367元,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1923元,比上年增加137元,增长7.7%;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287元,比上年增加97元,增长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99元,比上年增加706元,增长25.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686元,增加130元,增长8.3%。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95台、家用电冰箱21台、洗衣机51台、摩托车24辆、固定电话51台、移动电话87台。 2009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7.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4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839元,增长15.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487人,登记失业率4.4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4.5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