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成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在全市统计的200余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140余种,占70%以上,化肥、玻璃纤维纱、焦炭、水泥等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下降。增长超过30%的有60种,占29.7%。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 量 增 长 原煤 2564.2 万吨 3.0% 发电量 108.8 亿千瓦时 -1.5% 钢材 268.9 万吨 17.6% 焦炭 155.9 万吨 -4.3% 原盐 68.4 万吨 9.9% 化学肥料 59.5 万吨 -13.4% 化学农药 15018 吨 -10.0% 塑料制品 16.0 万吨 36.0% 水泥 705.5 万吨 -3.8% 纸面石膏板 52766 万平方米 67.8% 起重机 50.9 万吨 64.4% 电力电缆 34.4 万公里 17.2% 工业锅炉 5947 蒸吨 0.6% 变压器 5526 万千伏安 2.1% 玻璃纤维纱 34.8 万吨 -4.6% 小麦粉 140.3 万吨 24.0% 白酒 10235 万升 3.2% 液体乳 29.2 万吨 3.6% 机制纸 26.1 万吨 12.0% 布 80615 万米 21.8% 高压开关板 3439 面 -8.4% 液压元件 74.8 万件 41.7%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逐步攀升。全市15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利润219.6亿元,利税374.9亿元,分别增长22.3%和20.4%。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77.6%,提高16.8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10.4亿元,增长21.3%,实现利税30.6亿元,增长1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4.7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5.6亿元,增长1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801.8亿元,增长27.9%;农村投资完成230.1亿元,增长15.1%。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完成629.2亿元,增长31.2%,新建项目投资335.4亿元,增长29.5%。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4亿元,增长13.0%;第二产业完成574.6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投资550.2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完成420.0亿元,增长43.7%。低能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投资得到加强。其中,邮电通信业、科研技术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教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幅分别为120.4%、136.5%、104.9%和118.8%,远远高于服务业和全部投资增长幅度。部分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下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5.5%,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下降30.8%。 民间投资保持主导地位。民间投资完成9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规模以上投资的92.5%,对规模以上投资增长贡献达92.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381.3亿元,增长32.0%,占民间投资的40.0%;股份制经济投资289.4亿元,增长8.9%,占民间投资的30.3%;集体经济投资249.2亿元,增长28.2%,占民间投资的26.1%。 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2亿元,增长18.9%。商品房屋施工面积55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4.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08.2万平方米,增长28.3%;商品房销售额67.1亿元,增长76.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城镇378.4亿元,增长20.4%,市场份额为68.0%;农村178.0亿元,增长16.7%。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120.3亿元、345.1亿元、15.9亿元、66.6亿元,分别增长25.4%、14.2%、49.6%、33.1%。 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围绕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热点继续升温。2009年,家具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8.2%、36.9%、33.3%、28.4%、24.6%、24.0%、21.2%和20.7%。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604公里,比上年增加24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9335万吨,货运周转量119.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54.0%和 51.4%;客运量4681万人,客运周转量37.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4.8%和8.4%。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8.4亿元,分别增长4.4%和14.5%。函件2013万件,增长9.1%;汇票51.0万张,增长3.6%;特快专递59.4万件,下降21.9%。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06.5万户,下降10.7%;移动电话317.7万户,增长26.5%;宽带上网用户35.7万户,增长34.6%。 七、对外经济、旅游 对外贸易同比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2009年,全市对外贸易明显下滑,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1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6%。其中,出口7.1亿美元,进口3.7亿美元,分别下降23.4%和36.9%,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0.7和10.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5.3亿美元,下降25.4%;加工贸易出口1.8亿美元,下降16.9%。 利用外资形势有所缓和。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9个,比上年增加11个。合同外资额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增长8.8%,增幅较年内各月明显提高;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61万美元,下降44.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略有萎缩。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218个,比上年减少500个,合同额5.9亿美元,增长0.4%,完成营业额3.8亿美元,下降7.5%;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16746人,期末在外32417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0.3%、0.1%。 旅游业异常活跃。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4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8.1亿元,分别增长25.6%和31.1%。其中:国内游客2321.8万人次,旅游收入177.8亿元,分别增长25.6%和29.9%;境外游客24.1万人次,增长26.5%,旅游外汇收入15050.2万美元,增长58.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4亿元,增长19.7%,其中各项税收73.1亿元,增长24.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9.9%,提高3.2个百分点。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1.9亿元,营业税11.5亿元,企业所得税5.7亿元,分别增长7.3%、25.2%和10.5%。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加大。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34.5亿元,增长20.5%;对教育、文体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为24.1亿元、1.5亿元、16.3亿元、10.2亿元和3.1亿元,分别增长12.5%、39.8%、17.2%、46.1%和21.1%。国、地两税实现收入114.4亿元,增长12.7%,其中,国税66.3亿元,地税48.1亿元,分别增长13.2%和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