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39%。其中,国有企业产销率98.68%,集体企业98.55%,股份合作企业93.80%,股份制公司98.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9.3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销率95.65%,重工业产销率98.52%。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纱产量4328吨,比上年增长24.3%;布28万米,下降86.0%;汽油43950吨,增长70.3%;柴油58662吨,增长38.8%;燃料油126067吨,下降7.5%;液化石油气18812吨,增长43.3%。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7613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实现利润29896万元,增长42.4%;实现利税45100万元,增长38.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6.99%,比上年提高13.2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 17.82%,资本保值增值率148.53%,资产负债率61.9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5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20%,全员劳动生产率 87914元/人。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效益好转。全县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15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9794万元;比上年增长36.9%;竣工产值45084万元,增长 29.8%;实现利税5795万元,增长12.0%。全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167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88个,投标承包率52.7%;单位工程竣工个数 149个,一次交验合格个数109个,合格率达7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001万元,比上年增长62.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43646万元,增长68.9%;集体经济投资31518万元,增长37.7%;其他经济投资27104万元,增长98.7%;城镇私人建房投资733万元,下降16.5%。按投资种类分,基本建设投资31658万元,比上年增长72.3%;更新改造投资30023万元,增长76.5%;其他投资9952万元,增长66.5%。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31368万元,增长43.3%。从投资结构上看,今年我县重点围绕“四件大事”,着重在美化城区、强化教育、提高农民水电路的供给条件、企业加大内涵延伸与外延扩张、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01 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7万人,比上年增长8.5%,旅客周转量3661万人公里,增长8.0%;公路货运量318万吨,增长7.8%,货物周转量37808万吨公里,增长8.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24.7万元,比上年下降8.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36.6万元,增长7.9%。全县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达到63002门,其中市话18840门,农话44162门。年末城乡电话用户54399户。其中市话18060户(包括小灵通),下降0.1%;农话 36339户,增长9.8%。电话普及率达到25.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8600户,比上年增长21.2%。 六、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按销售地区分,县的零售额37732万元,增长17.1%;县以下零售额36186万元,增长13.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餐饮业零售额10742万元,增长 32.5%;制造业零售额19165万元,增长10.2%;农业生产者零售额10240万元,增长16.7%;其他零售额12621万元,下降2.5%。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年末城乡集贸市场50个,集市贸易成交额35271万元,比上年增长8.6%。 市场价格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7%。其中食品价格上升2.1%,衣着类价格下降2.9%,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1.7%,医疗保健价格上升2.8%,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升1.2%,居住价格下降0.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3.1%,饮料、烟酒类价格上升3.1%,服装鞋帽类价格下降1.2%,纺织品类价格下降 2.8%,中西药品类价格上升2.7%,化妆品类价格上升1.3%,书报杂志类价格上升1.5%,文化体育用品类价格上升0.8%,日用品类价格下降 1.4%,家用电器类价格下降2.2%,燃料类价格上升10.8%,建筑装潢材料类价格下降3.7%,机电产品类价格下降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口径)12158万元,比上年增长53.4%,年度总财力22438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6%。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23万元,其中当年结余1万元。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9249万元,比年初增加3873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272209万元,增加169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10348万元,增加67028万元。全年货币净投放36781万元,比上年少投9836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263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78万元,下降7.5%;人身险保费收入4385万元,增长 16.1%。支付各类赔款1234万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财产险赔款1099万元,下降4.1%;人身险赔款135万元,下降11.8%。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460人,其中高级598人,中级1950人。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1443万元,比上年增长77.7%。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有6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组织申报专利技术15项。 加强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招生5861人,在校生19732人,专任教师917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530人,在校生1045人,专任教师101人;小学38所,招生2520人,在校生13728人,专任教师88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幼儿园200所,在园幼儿5478人,教职工40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