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微山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济宁市微山县统计局

微山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微山调查队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以湖富民、以工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构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呈现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已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79.61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2亿元,增长19.3%。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4%、52.7%和41.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1∶49.3∶38.6,一产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下降0.1个百分点,三产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2986元,增长18.7%(按年平均汇率折合3024美元)。

就业再就业形势良好。初步统计,年末全县城镇在岗职工人数3.62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460元,比上年增长19.42%,其中:县及县以下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198元,比上年增长23.21%。

市场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全县城镇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0%,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7.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降耗工作难度较大,市场价格涨幅较大,社会救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8.90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0.22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11.35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16.33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2亿元,增长12.5%。

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32.4万吨,比上年增长0.03%。其中,夏粮产量15.4万吨,增长0.06%;秋粮产量16.9万吨,与去年持平。油料3424吨,增长0.9%。棉花649吨,增长18.0%。蔬菜38.2万吨,增长11.0%。水果总产量1996吨,增长4.2%。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生态立县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16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

畜牧业生产明显回升。在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28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猪肉1.68万吨,增长3.7%。禽蛋类总产量9.20万吨,增长42.6%。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2.2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7.2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1.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6%;农用排灌机械动力8681台,增长27.3%;农用拖拉机6849台,农用汽车1365辆。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55万公顷,机播面积3.52万公顷,机收面积3.14万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用电量575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化肥施用折纯量2.1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6.37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4.57千公顷。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220个。实现增加值71.19亿元,增长22.5%。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3.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03亿元,下降5.5%;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6.67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24种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占75%。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配混合饲料增长13.36%,砖增长3.34%,人造板增长1.9%,日用不锈钢制品增长1.18%,罐头增长1.01%。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0.27亿元,同比增长36.55%;利税37.31亿元,增长26.13%;利润24.04亿元,增长25.77%;亏损企业亏损额3460万元,增长275.19%。地方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县属及以下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5亿元、利润9.64亿元、利税14.50亿元,分别增长45.46%、38.60%、39.02%。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16家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0610万元,增长6.8%。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3018元/人。全县房屋施工面积44.2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1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5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注重调整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增幅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32.66亿元,增长23.8%;农村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3.21亿元,增长21.6%。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6亿元,增长8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6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16亿元,增长284.1%。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0.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0.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20万元。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公路、水运)共完成货运量2998.7万吨,比上年增长61.7%;货物周转量13295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9%;完成客运量12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2%;客运周转量4686.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7.34%。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49万元,增长8.3%。其中电信业务量14341万元,增长13.4%;邮政业务量2308万元,增长3.2%。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3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467户。

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4%;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4亿元,增长27.3%;旅游总收入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