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东营市东营区统计局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4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5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81亿元,增长22.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2%、24.94%、70.94%。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6.48∶59.73∶33.79调整为6.07∶53.62∶40.31。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07%。其中,农业总产值63470万元,比上年增长9%;林业总产值1270万元,比上年增长7.63%;牧业总产值56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3.32%;渔业总产值33890万元,比上年增长8.9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051万元,比上年增长34.71%。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粮棉总产减少,油料、蔬菜产量增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2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4万亩,比上年减少21.4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67万亩,比上年增长6.04%,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由上年的38.82︰61.18调整为31.98︰68.02。粮食播种面积中,夏粮播种面积5.22万亩,同比减少24.27%;秋粮播种面积7.31万亩,同比减少19.27%。全年粮食总产量52748吨,比上年减少18.58%,单产420.7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4.73公斤/亩。其中,夏收粮食产量22115吨,同比减少23.67%;秋收粮食产量30633吨,同比减少14.47%。全年棉花播种面积16.87万亩,比上年增加7.47%,但受长期阴雨天气的影响,棉花产量降低,全年棉花总产量12654吨,比上年减少10.55%。全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75亩,比上年增加9.02%;总产量607吨,比上年增长14.31%。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90315亩,比上年增加4.5%;总产量396279吨,比上年增长8.26%。瓜类播种面积5505亩,比上年减少9.61%;产量19098吨,比上年减少12.79%。水果产量5467吨,比上年减少2.04%。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成效。2007年我区全力推进“三网绿化”工程的实施,新增造林面积3975亩。其中,经济林1185亩,防护林2790亩。育苗总面积10500亩,本年新增4005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8.51%,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47556.1吨,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猪肉产量20786.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牛肉产量6852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羊肉产量5436.6吨,比上年增长4.31%。禽蛋产量18945.1吨,比上年增长3.04%。奶类产量7858.7吨,比上年增长3.01%。大牲畜年末存栏40225头,比上年减少4.19%。猪年末存栏70876头,比上年末减少0.3%;羊年末存栏215739只,比上年末略增。

渔业生产不断壮大。全区水产品总产量53712吨,比上年增长2.8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683吨,增长1.76%;淡水产品产量19029吨,增长4.86%。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值135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9.7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0375千瓦,比上年增长0.92%,排灌机械动力28424千瓦,比上年增长2.54%。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3%;机播面积18.25千公顷,增长7.42%;机收面积5.9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6.38%;机电灌溉面积16.21千公顷,增长6.02%;机械化秸秆还田5.5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46%。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5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6.1公里,硬化村庄道路53公里。扎实推进“三清四改六化”工程,启动110个村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实现70个村集中供水户户通,推行“一池三改”1300户,高标准绿化村庄49个。继续实施“两进”工程,新建农村放心店23个、农资超市2处、配送中心1处。积极推进“数字田园”工程,建成市级信息化示范村7个。农民整体素质日益提高。全面加强农民培训,累计培训农民约2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120人,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6.46%。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兑现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等补贴到户资金3812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资金546万元,免除了农业灌溉水资源费,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7年我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至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9.6%;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1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65.8%;实现工业增加值66.6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工业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7.6%。总资产贡献率为25.46%,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56.22%,资产负债率为63.7%,流动资产周转率2.9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318553元/人,产品销售率97%。实现销售收入232.89亿元,比上年增长63.2%;实现利润总额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69.2%;实现利税总额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62.7%;成本费用利润率8.85%,比上年下降0.91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区2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65.7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2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立足于创建发展载体、积蓄发展后劲,实施了“三园一街一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20.78亿元,农村完成投资23.2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2.1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0.9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0.65%、63.99%、35.36%。

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8%。完成竣工产值11.19亿元,比上年减少14.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0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9.7%;本年新开工面积59.9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9.51%。

房地产业蓬勃跃发展。2007年房屋施工面积39790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3倍,其中住宅3484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6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854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