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东营市东营区统计局

东营区统计局

(二00七年三月)

2006年是东营区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干事创业,拼搏进取,全区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局面,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88亿元,增长3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6.8%、30.4%。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7.9∶52.7∶39.4调整为6.45∶59.88∶33.67。

农林牧渔业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实现稳定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0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98%。其中,农业产值58230万元,比上年增长9.4%;林业产值1180万元,增长145.8%;牧业产值45569万元,增长14.6%;渔业产值31096万元,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946万元,增长25.7%。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5.96万亩,比上年增长

1.7%。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9万亩,比上年减少4.83%;秋粮播种面积9.06万亩,比上年增长7.22%。全年粮食总产量64788吨,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夏粮产量28974吨,比上年增长0.15%;秋粮产量35814吨,比上年增长11.3%。

棉花生产基本稳定。全区棉花播种面积达15.7万亩,比上减少1%,全年棉花总产量14146吨,比上年增长2.4%。

油料、瓜菜等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全区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95亩,与上年持平;产量531吨,比上年增长10.6%。蔬菜(含菜用瓜)面积86430亩,比上年增长5.4%;产量366057吨,比上年增长8.5%;瓜类面积6090亩,比上年增长15%;产量21900吨,比上年增长13.3%。水果产量5581吨,增长11.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东营区围绕生态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突出了荒地、沿路、沿河、沿海和城区绿化。全区造林面积3255亩。其中,经济林855亩,防护林2400亩,育苗面积1800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17.51%。

畜牧业生产实现新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7020.5吨,比上年增长17.16%。其中猪肉产量20920.4吨,比上年增长18.72%;牛肉产量6798.3吨,比上年增长17.05%;羊肉产量5212.1吨,比上年增长13.78%。禽蛋产量18386.8吨,比上年增长9%。奶类产量7629.2吨,比上年增长18%。大牲畜年末存栏41983头,比上年减少2.4%。猪年末存栏71082头,比上年增长1%。羊年末存栏213968只,与上年基本持平。

渔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区水产品总产量52230吨,比上年减少8.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083吨,比上年减少5.24%;淡水产品产量18147吨,比上年减少12.96%。

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值12325.22万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8005千瓦,比上年增长3.1%,排灌机械动力27719台,比上年增长4.9%。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2.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机播面积16.9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62%;机收面积7.0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8.82%;机灌面积15.2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52%;机械化秸秆还田5.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1.29%。

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用电量259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化肥施用折纯量12547吨,比上年增长1.66%。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8766公顷。在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2006年又新增电话用户193户,达到34191户。积极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6.6公里。不断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全年累计培训农民1.6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余人,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3.4%。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家,比上年底增加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9.31亿元,比上年增长60.6%;非公有制总产值1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6%。实现工业增加值5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6.6%。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5.88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实现利润总额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72.8%;实现利税总额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0.6%;成本费用利润率7.94%,比上年下降0.31%。产品销售率达100.62%,比上年增长3.0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43.08%。

高新技术产业有新发展。全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87%。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2%。完成竣工产值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73%;本年新开工面积99.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增幅较上年下降36.7个百分点;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比上年减少3.4%。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全区“一区三园一街”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新区建设。累计开工建设面积160万平方米,竣工130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总量的85%。疾病控制中心、公安、法院、供电、质监等部门综合楼投入使用,工商、地税、党校、人武部等部门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干部职工二期住宅分配到户,一期5栋小高层住宅和干部职工三期、辛镇村民二期住宅基本完成。二是胜利工业园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本建成区面积达到4.9平方公里,顺利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招商成效显著,累计入园项目98个,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1个。三是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建设。科技大厦正式启用,5000平方米中试车间、3000平方米仓储设施建设顺利完成,总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四是东营商贸园建设。一、二期工程基本配套,总建筑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三期工程已经市政府正式批准。五是商业步行街建设。完成长安大厦等建筑物拆迁3.4万平方米,西三路至西四路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5万平方米商业建筑投入使用,一条现代化、综合性精品商业步行街已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