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4年共引试新品种3项,研究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5项,五星禽蛋总公司引进的绿壳鸡蛋已形成规模,被市列为十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全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普宣传深入人心。 【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现代化水平继续提升。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名校建设稳步推进,清潭二小、西林实验学校(小学部)、怀德苑幼儿园、阳光幼儿园、莱茵双语幼儿园通过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验收,创建市示范家长学校7所,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5所;名师建设成效明显,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吸引了省内外专家、同行。2004年,有47名教师获省、市荣誉称号,12名教师在省、市课堂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有53篇教学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在全国第二届少儿美术大赛、全国少年花样游泳比赛、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金像大赛、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画摄影大赛活动中,获金、银、铜奖70个;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高,40%校(园)建成“学校网站”,80%的学校接入宽带;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投入800余万元完成了广化小学综合楼建设工程,并更名为刘海粟艺术小学;完成清潭二小综合楼改建工程,启动花园二小扩建工程,建立了区0-3岁的亲子早教中心;关爱流动儿童,实施蓝天计划,开办蓝天小学2所;扩大区教育培训中心办学功能和规模,成立全市首家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中心,积极推进学校与社区的结对共建,高质量通过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验收。 【文化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完成省级13个和市级11个健身工程,开展区全民健身周、社区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在市第三届艺术节音乐舞蹈作品大赛中获特等奖1个,二等奖1个,在市校园整台文艺演出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觅小、五星参加市趣味卡通文艺节目汇演,两个节目均获市一等奖,五星小学的《卡隆卡隆》作为唯一的常州本土节目参加全国数码卡通艺术周开幕式演出。 【卫生】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2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出台了《钟楼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和《钟楼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卫生监督职能得到强化,医护技术水平继续提升。积极开展“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新创建省级卫生村1个,市级卫生街道5个,市级卫生模范8个。被省命名为“全国牙病防治工作先进区”称号。 【福利与救助】福利事业继续加强,救助能力得到提升。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582户、3172人,总保险金463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441户、2864人,农村低保对象141户、308人,城镇平均月低保标准200元/人,发放保险金435.8万元;农村平均月低保标准125元/人,发放保险金27.6万元。全区21户农村草危房进行了改造,共投入资金44.9万元,其中新建13户,修缮5户,安置进农民公寓2户,安置进敬老院1户,为31户城镇低保对象解决了廉租住房或房租补贴。全区共有农村五保老人53人,全年供养经费21.9万元,其中51人集中供养,2人分散供养,入院率达96%,每人年供养标准达4307元,全区有5所镇(街道)敬老院,床位188张。2004年全区共募捐现金94.3万元、衣被27万件,主要用于援助陕西汉中和商洛灾区,部分用于盐城响水地区。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社区建设以“五创一迎”活动为抓手,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创建目标。怀德路街道文亨花苑社区荣获“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区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了五星、永红政务受理中心,新建了星港苑、都市桃源社区,改造了西三村、花园西村等社区,使社区办公、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星级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创建成五星级社区1个,四星级社区1个,三星级社区13个。全区55个社区安装了宽带,启用了社区信息化管理软件,为“数字社区”建设打下了基础。圆满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一次成功率100%,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增长得到控制,生育质量得到提高。2004年,全区出生人口1450人,出生率3.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计划生育率99.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51088人,净增1615人,同比增长0.46%。 【人民生活】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坚持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2004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25元,分别增长13%和11.2%。 【就业】就业安置力度加大,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再就业工作要求,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愿望。2004年,全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6266人,再就业援助1896人,完成重点援助对象318人,就业安置9621人,吸纳苏北劳动力5184人,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2725人。技能培训得到加强。组织对有创业意识和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对1800多人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并对1200名重点援助对象进行了免费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社会保障】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扩面又上台阶。2004年,全区养老保险新增开户1571户,新增参保职工29768人,新增医保205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9.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共有107个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在职职工2134人,离退休人员910人,结算率、收缴率、下拨率均达100%。 【环境保护】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创模”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授牌。严格控制新污染,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预审率、审查率、执行率、验收合格率均达100%。通过了20家大气污染企业、38家油烟污染企业以及一批印染、化工、电镀企业的综合整治。辖区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态示范亮点不断涌现,建成了8个绿色社区(小区)、2个生态村、7所绿色学校(幼儿园)、5家环境友好企业。世纪明珠园绿色小区通过省级验收,并得到省专家验收组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