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继续保持适度增长,高新、环保项目增多,高能耗、低产出项目减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5346万元,比上年增长55.78%,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65703万元,增长57.66%;规模以下项目完成投资49643万元,增长31.63%。 全年计划或实际完成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达到173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41018万元,增长58.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4.1%;计划或实际完成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个,当年累计投资14.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7.5%。 坚持抓大投入、上大项目,工业投资仍然保持主导地位。过1000万元的项目中,工业项目132个,完成投资34.5亿元,占78.2%。在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9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9.75%,占投资总额的1.1%;第二产业投资644816万元,增长61.3%,占79.1%,其中工业投资632418万元,增长60.3%,占77.6%;第三产业投资161216万元,增长39.2%,占19.8%,其中商贸流通项目76933万元,增长44.7%,占9.4%。 规模以上项目中,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7732万元,更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22958万元,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5013万元;全年施工项目个数562个,新开工项目443个,竣工项目438个,建设项目投产率77.9%。本年施工房屋面积152591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87104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92973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32642平方米。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通过验收,孝妇河治理二期、第七期农业综合开发进展顺利;27个工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1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1.73亿元;14个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2.55亿元。 五、国内贸易 坚决落实“商贸兴区”战略,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市场建设强势推进,江北家居营销重镇的地位更加巩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752万元,增长15.9%。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批发业完成97032万元,零售业完成241659万元,住宿业完成5791万元,餐饮业完成54725万元,其他行业完成12545万元。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35551万元,集体经济7673万元,个体经济完成306423万元,私营经济完成8712万元,外商投资经济完成570万元,其他经济完成52823万元。 2005年底,全区注册商业、餐饮业企业437个,其中:法人单位212个,营业单位225个,注册资金49101万元;个体工商户5410户,从业人员9476人,注册资金6544万元;私营企业386户;投资者人数1205人,雇工人数3088人,注册资金18733万元。共有各类市场48处,其中:生产资料市场7处,生产要素市场1处,消费品市场40处。 六、对外经济 强化开放意识,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及对外经贸成效明显。累计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339个,实际引进外来投资35.8亿元,增长2.6%,其中,引进境内项目315个,引进资金33.4亿元,增长8.4%。贯彻 “招大商、引大资”的要求,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5个,到位资金26.3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73.5%。合同利用外资完成13817万美元,增长88.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979万美元,绝对额列全市各区县第三位;外贸出口完成17493万美元,增长68.4%。三资企业达到78家,其中:合资企业55家,合作企业1家,独资企业22家。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42家,累计达144家。 七、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全区一般预算收入38246万元,比上年增长25.45%。财政收入结构渐趋合理,地方税收收入28624万元,增长35.6%,高于非税收入增幅3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8%,提高5.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8335万元,增长24.76%。连续十一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税收稳定增长。税收总收入66309万元,增长13.46%,其中:国税收入43902万元,增长9.76%;地税收入22407万元,增长21.51%。 全区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着力改善金融服务,积极优化信贷结构。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80732万元,较年初增加122256万元,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8579万元,较年初增加69753万元,增长14.0%;企业存款余额312153万元,较年初增加52503万元,增长20.2%。各金融机构对全区信贷投放总量为791858万元,较年初增加88096万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606875万元,较年初增加58698万元,增长10.7%;承兑汇票余额164250万元,较年初增加24020万元,增长17.1%;信用证余额20733万元,较年初增加5378万元,增长35.0%。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524784万元,较年初增加64971万元,增长14.1%;中长期贷款余额82091万元,较年初减少6273万元,减少7.0%。支持区重点项目建设发放贷款78364万元。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区保险机构的保险费收入完成11478.1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4%;赔款支出5671.39万元,增长62.7%。 八、交通运输、邮电、供电 公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公路通车里程849.4公里,公路货运量294.6万吨,货运周转量1491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431.9万人,客运周转量22939万人公里,年末实有客车201辆,座位4383个,货车2652辆,吨位6292吨,实现营运收入24316万元。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90.16万元,增长21.3%;电讯业务收入20318.95万元,增长8.5%。年末电话用户达28.5万户,增加0.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6.1万户, 增加2.3万户。 供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售电量89033万千瓦时,增长10.9%,其中:生产用电78529万千瓦时,增长10.4%;生活用电10504万千瓦时,增长14.44%。业扩报装217户,报装容量66056千伏安;送电213户,送电容量65266千伏安。年末用电客户97966户,增加3866户;变电总容量达60.35兆伏安,增加5兆伏安;输电线路107.37千米,与上年持平;配电线路458.14千米,增加74.7千米。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大力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年申报专利192件, 2家企业被新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 ,3家企业被确定为市保护知识产权信息联络单位,1人获第二届中国山东省十大专利发明家提名奖;坚持科技兴农,提升农业产出质量,转化、推广农业新技术12项,引进、推广新品种8个;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列入2005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申报省攻关计划5项,市攻关计划8项,为企业争取省、市科技三项无偿扶持资金175万元,完成6项省级成果鉴定,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