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沂源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9 淄博市沂源县统计局

沂源县统计局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兴源”的总体要求和“三明显”、“一跨入”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02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6605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7396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6295万元,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6:53.9:33.5调整变化为11.8:54.1:34.1,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45%、57.73%和38.82%,对全县生产总值的增长分别拉动0.6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达到3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外经外贸增速加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727万美元,增长75.4%,其中出口10524万美元,增长69.9%。

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截止到年底,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业户达到9233户,其中私营企业982家,个体工商户达到8251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49608人。

全县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人均GDP达到16158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308美元),比上年增加2149元,增长15.3%。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4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81元,增长12.2%。

2006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进一步增强,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农民增收的路子不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二是工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项目拉动力不强,招商引资特别是利用外资仍然是薄弱环节;三是乡镇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四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比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农业

全县各部门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得到较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4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增加值10.6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林业、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9亿元、1.35亿元、0.33亿元,比同比增长12.03%、5.7%、8.9%,畜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4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截止到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9781千瓦;农用载重汽车472辆;农用拖拉机2800台;排灌机械动力8.29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2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72.7%。全县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21014吨;农村用电量16333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761吨;地膜覆盖面积5262公顷。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家畜存、出栏数不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实现37104吨,其中猪肉14993吨;猪出栏19.06万头,猪存栏4.99万头;牛出栏2.28万头,牛存栏1.53万头;羊出栏29.12万只,羊存栏25.27万只;家禽出栏960万只,家禽存养233.7万只。全年水产品产量实现2846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32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增长34.33%;实现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28.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90家,比上年增加了1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40731万元,同比增长39.83%。①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52万元,集体工业完成10624万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7257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完成299397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32943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43593万元。②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3398万元,增长34.76%;轻工业完成497333万元,增长41.6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30985万元,同比增长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1587万元,同比增长38.04%;完成利税165507万元,同比增长35.36%,其中利润104971万元,同比增长38.06%,年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了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54%,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县建筑业企业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全年有资质级别的建筑企业达到31家,实现施工产值74109万元,比上年增长3.3%;完成增加值20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利税5894万元,增长36.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8283元/人,增长1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1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5.9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845万元,同比增长28.61%,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269695万元,增长27.66%;5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45150万元,增长34.98%;房地产开发完成20520万元,增长5.98%.分城乡看,城镇项目和农村项目分别完成155419万元、114276万元,分别增长35.05%和18.82%。

就50万元以上项目来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700万元,占3.23%;第二产业完成182984万元,占67.88%;第三产业完成78011万元,占28.89%。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64%、28.14%和23.45%。工业投资势头强劲,2006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78779万元,同比增长32.24%。全年施工50万元以上项目241个,新增固定资产146219万元。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能运量大大提高。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681.4公里,好路率达到95%,公路密度达到41.7。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01万吨,货运周转量24256万吨公里,客运量292万人,旅客周转量8038万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