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9 淄博市周村区统计局

周村区统计局

2006年3月15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个不变、三个突破、四个增加、五个突出”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 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一五”时期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663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注2),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507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03924万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17203万元,增长19.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0 : 55.3 : 40.7调整为3.6 :55.6 :40.8(注3)。人均生产总值40206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5004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102.1%,服务项目指数100%,消费品价格指数103%。

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单位:%)

食品类                      103.5

烟酒及用品类                101.4

衣着类                      100.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99.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0.7

交通和通讯类                10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100.5

居住类                      108.6

生产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130个,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达到27家32个产品;7类产品通过项目认证,102个产品通过参数认证,建立1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兰雁”牌牛仔布和“凤阳”牌弹簧软床垫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国家免检产品2个,新增山东名牌5个,我区山东名牌达到18个。80多家企业分别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3C”认证、“QS”认证和计量“C”标志认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有所加大;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林牧渔业

努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取消农业税,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兑现率达100%。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55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增加值45507万元,增长6.3%。

战胜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67943吨,比上年减产4700吨,减少6.5%。其中:夏粮总产33437吨,增产2582吨,增长8.4%,单产32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8公斤;秋粮总产34506吨,减产7282吨,减少17.4%,单产306公斤/亩,比上年降低64公斤。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粮食       吨   67943     -6.5

其中:夏粮   吨   33437      8.4

秋粮   吨   34506    -17.4

棉花       吨     175      2.3

油料       吨     612    -16.8

蔬菜       吨   305708      -8.0

水果       吨    13494        5.2

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禽类产品产量下降。肉类总产9947吨,减少17.4%;禽蛋产量20114吨,减少15%;奶类产量4505吨,减少0.4%。

林业发展以生态效益为目标、以荒山绿化为重点,造林建设加快。完成造林面积267公顷,造林补植面积133公顷,完成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9.4%,提高0.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4814千瓦;农用拖拉机1448台;排灌机械动力43786千瓦;农田机电灌溉面积5810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00公顷。农村用电量15141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内净增 64 家,达到31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1家;完成工业增加值 490169万元,同比增长34.90%。

工业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08912万元,增长34.39%;产销率97.14%,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826678万元,增长41.59 %;实现利润98791万元,增长62.68%;实现利税155633万元,增长63.93%;亏损面为5.43%,上升0.24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773万元,上升14.15%;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1.03 %,下降0.9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71%,增长0.7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459205万元,增长45.86%,占现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39%,比上年末提高2.25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三级以上建筑企业32家,其中施工总承包19家,专业总承包13家;二级企业4家,其中专业承包1家;三级企业28家,全部为专业承包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8362万元,增加值27387万元,利润总额3895万元,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3039万元,从业人员13062人,全员劳动生产率75304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33836平方米,竣工面积51197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