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平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温州市平阳县统计局

五、国内外贸易业、旅游业

消费市场继续趋旺。今年三大需求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消费持续趋旺,这是在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推动下,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全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亿元,增长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消费升级逐步加快,新一轮消费热点比较明显,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文化用品类、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等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在25-50%之间。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县登记的各类市场共有45个,其中消费市场41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4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有2个。

出口增势有所回落。今年以来,外贸环境不断变化,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我县外贸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出口增势有所回落。全年我县进出口总额39654万美元,增长24.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1219万美元,增长4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出口总额28435万美元,增长18.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

在出口产品中:皮革制品出口720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3%,同比下降15.2%;宠物用品出口5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8%;机电产品出口4582万美元,同比增长42.6%;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0.4%和16.1%;纺织类产品出口2560万美元,同比增长28.1%,占9%。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民外合壁成效显著。全年合同利用外资94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22万美元,是上年的1.24   倍。

旅游业稳步增长。2007年我县认真实施“风格独特的旅游产业大县”发展战略,整合资源,加强宣传和管理,努力打造红蓝绿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60.3万人次,旅游收入6.4亿元,增长16 %。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475人。

六、交通、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邮电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完成公路客运量2558万人次;公路货运量827万吨;旅客周转量9666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1614万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40万吨。2007年底,我县公路总里程1333.4公里。

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全年发生公路交通事故382起(一般以上事故),交通死亡人数58人,直接经济损失37万元。

邮政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148万元,同比增长13.8%。电信业务收入57502万元,同比增长23.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7万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7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8.8部。

用电量增长迅速。全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6294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0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07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69%;工业用电量12086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形势良好。2007年我县财政状况总体优于去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增长21.7%,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增长24.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县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11.9亿元,增长27.3%。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4.1%、26.2%、27.9%和20.7%。

金融运行平稳。在全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效应影响下,我县存贷款增速在振荡中趋向平稳。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4.1亿元,增长14.4%,增幅比上年下降9.3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6亿元,增长9.6%,比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9.7亿元,增长22.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2007年,我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浙江三星机电有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3家。全县累计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11家、市级19家。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8项。组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项,省新产品试制计划26项。全年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7个,全年共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36项,市级31项,县级105项),已得到立项88项(其中省级14项,市级22项,县级52项),争取上级科技补助经费443.5万元。全年新增专利示范企业9家,其中省级1家,县级8家。共有专利申请量365项,专利授权量199件。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教育迈上了规范、均衡、特色的和谐发展新阶段,成功通过了省级教育强县验收。全县现有中小学130所,在校生11.7万人,其中普高11所,职高9所,初中34所,小学67所,九年一贯制学业校9所。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21703人。浙江电大平阳分校1所,在校生1020人。在职公办教师7391人。离退休教师198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分别达到99.84%、99.4%、96.1%、93.5%,初中、小学高一层次学业历比率达到71.2%和81.2%。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4.8%;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4.4%,普、职比达到0.98:1;三类残儿入学率达到98.28%,全县16周岁人口中初中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6%。山门、梅源、榆洋、顺溪等4个市级教育强镇通过评估验收,创建了省市重点示范学校(幼儿园)15所,省级标准化学校18所,市寄宿制达标学校8所,组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现有省市教育强镇(乡)18个,教育强镇(乡)人口覆盖率占全县总人数的81.5%。省市重点示范中小学幼儿园47所,其中高中段优质教育资源达到了80%以上,现有及正在创建的标准化学校已达总数的60.36%。

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07年,全县32个项目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100%开工,93.75%竣工,还启动完成了配套建设96套卫生室、26个厕所、11个学校操场、10所学校围墙的市新农村新校园工程建设项目。鳌江中学迁建工作经县政府和有关乡镇、部门的艰辛努力,现已完成工程概算、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各项政策处理,开工在即。此外,建成计算机教室52个,多媒体教学小平台71个。

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深入推进高中新课改实验、初中教学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四项教学规范达标等工作。学生参加市2007年中小学艺术我县共有118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23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53个,县教育局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获市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得奖比例居全市第一,论文获市奖172篇,占全市获奖数的12%。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分别被评为浙江省“重视教科研先进单位”、“教科研先进集体”。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居登高前列,2007年全县高考总上线率、理科上线率、文科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继2006年高考成绩跃居全市之首后再次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