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洞头县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升级加快,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内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49万元,同比增长23.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6605万元,增长25.2%,住宿和餐饮业12944万元,增长76.7%。

招商选资形势喜人。依托半岛优势,着力发展海洋经济,以招商选资为重点,狠抓政策完善、宣传推介、服务优化、项目推进等工作,在招商选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实际到位内资3.82亿元,增长77.7%,实际利用外资1163万美元,增长186.5%,利用内外资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总量创历史新高。

对外贸易基本持平。全县外贸出口总额2687万美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外资企业完成出口额336万美元,增长3.7%,生产企业完成出口额1856万美元,下降0.3%,三资企业完成出口额495万美元,下降0.8%。

半岛旅游推陈出新。通过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品牌打造、强化宣传促销、突出以节促旅、优化招商选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海岛旅游的新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均增长7.4%。围绕国家4A旅游区创建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配套功能,成立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入使用旅游集散中心,开放望海楼一期工程,正式运行直达景区的环景区旅游巴士。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办好出行便利工程,开辟了洞头至杭州长途客运班线,结束我县无长途客运班线的历史;开通了城区1、2路环线公交,让新老城居民的出行实现了零换乘,并及时对环线公交线路及站点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在县区域内实行70岁以上老人、伤残军人和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年完成客运量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7.9%,客运周转量10244.5万人公里,增长28.8%;完成全社会货运量785.9万吨,增长14.1%,货物周转量393739.3万吨公里,增长57.0%;港口货物吞吐量524.7万吨,下降7.1%,其中小门岛石化基地吞吐量272.6万吨,下降14.5%。全县投入公路运输客车229辆、3304客位,水路运输客船24艘、2750客位,旅客输送率100%。

邮政、通讯、网络畅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353万元,同比下降4.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电信业务收入6804万元,下降5.9%。年末邮政局(所)数5个,全年邮政储蓄余额9903万元,累计收订报纸184万份,杂志 5.97万份,邮路单程总长110公里,县内邮路1条,农村邮路5条,城市投递段道7条,农村投递路线条数共17条,步班投递路线条数共19条。城乡固定电话用户数47283户,比上年末减少189户,小灵通用户数20021户,减少709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6161户,减少322户。

电网建设安全运行。完成了大门35千伏变增容扩建工程及35千伏元觉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大门变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功能,具备了无人变电站的条件,元觉、霓屿两个乡镇用电负荷增长压力得到缓解。335千伏七洞线的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乐清段的架空线路完成34基铁塔基础浇注,其中23基已完成铁塔建设,海缆工程土建已进场施工,累计完成投资3760万元。新农村电网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完成新农村电网建设资金585万元。全县供电能力明显提高,电网稳定运行,全年供电量11356万千瓦时,增长13.5%,全年售电量10332万千瓦时,增长14.6%,综合线损率9.02%,最高供电负荷达到2.5万千瓦,配电系统客户供电可靠率99.66 %,综合供电可靠率98.7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075万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652万元,增长16.3%,税收收入15463万元,增长21.9%。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863万元,增长20.3%,其中教育支出5669元,增长25.4%;科技支出602万元,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1275元,增长29.2%;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120万元,增长22.9%;农林水支出1748万元,增长22.8%。

金融、保险健康运行。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2亿元,比年初增加1.6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71亿元,比年初减少0.69亿元,下降9.3%。各项贷款余额11.69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工业贷款1.13亿元,增长31.7%,农业贷款3.80亿元,增长22.8%。现金收支轧抵,货币净投放0.1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0.19亿元,比年初减少0.02亿元,不良贷款率1.63%,比年初下降0.66个百分点,人民币存贷比为67.9%。全年财产保险承保额83.28亿元,同比增长82.6%,增幅上升62.1个百分点,全年保费收入2103万元,理赔支出381万元。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实力提升。2007年县财政按预算支出的2%足额安排科三经费483万元,一期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3项,有14项科技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科技经费支持300多万元,立项数和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数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的“托拉塞米原料药及其制剂”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实现我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温州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荣获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省农业科技企业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市级行业创新服务中心1家,县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继续推进幼儿教育规范发展,全面提高幼教保教质量。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81%,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88%,民工子女入学率达到99%,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为96.7%。进一步拓宽职教发展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做大做强专业。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开展各类成人培训115期,受训人数3567人次。全面启动职教中心、新洞二中迁建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校园建设工程,共改建农村学校操场5个,厕所7个,卫生保健室12个,围墙3342米;开展食宿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7896平方米,投资总额1248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海岛文化百花齐放。今年在102个全民健身苑点、22处文体小广场的基础上,新建7个健身苑点和3个篮球场,2个门球场、1个地掷球场,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健身苑点”的目标。落实农村电影“2131工程”,为渔农民放映1000场数字电影。辅导组建大荆村马灯戏组等3支文艺队伍,使我县农村文艺队伍达到121支。组织送戏下乡36场、送春联进村4000副、送文艺辅导进村500多次等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参加2007年市首届农民艺术节,获1个一等奖、8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落实“书架子进村”工程,免费赠送图书证200多个,帮助村居、学校、军营新建图书室25个,全年送书84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