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8 温州市洞头县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半岛经济迈出历史性跨越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半岛经济,大力弘扬洞头精神,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海上崛起345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县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较好完成了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十一五”顺利发展奠定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4.3%(现价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20.4%,其中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16.0%。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46元(折合2333美元),增长15.4%(现价速度)。

半岛通车推进半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明显变化,由上年16.1:29:54.9调整为14.1:31.2:54.7,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调,下降了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升,上升了2.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海洋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全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47.1亿元,增长31.8%,增幅上升了6.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7.1%,增幅上升了8.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比重明显提升,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8.7%,比上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工业性投资力度的加大继续推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工业经济增速达25.4%,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9.6%,提升了6.2个百分点。旅游经济的新突破促动交通、商贸、餐饮和住宿业等第三产业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上升了4.6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住宿业增加值增速39.2%,上升了28个百分点,商贸业增加值增速16.7%,上升了4.5个百分点。

二、渔农业

深化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以渔业为主导的渔农业克服资源衰退与油价攀升的双重因素影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8亿元,比上年增加0.18亿元,同比增长2.6%。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3.05亿元,下降4%,降幅比上年回落了6.5个百分点;实现渔业总产量14.8万吨,下降1.6%,其中养殖产量1.54万吨,增长6.7%,捕捞产量13.22万吨,下降2.5%;渔业总产值6.75亿元,增长2.7%,其中养殖产值1.62亿元,捕捞产值5.13亿元,分别增长0.3%和3.5%。稳步推进渔业作业结构调整,年末投入渔业生产的机动船只共有1362艘,其中捕捞生产船只1066艘,养殖生产船只296艘;外海捕捞作业单位数由上年的350艘调减为346艘,其中双拖作业单位246艘,双拖兼作单拖作业单位20艘。

“走出去”养殖稳步推进,转产转业进程加快。县域海水养殖发展空间继续缩小,全年海水养殖面积4.28万亩,比上年减少0.34万亩,其中羊栖菜养殖面积1.38万亩,紫菜养殖面积1.47万亩,深水网箱养殖面积0.64万亩,陆基养殖面积0.13万亩,滩涂养殖面积0.52万亩。积极推进渔农民转产转业,“走出去”养殖进一步推进,全年向外发展养殖面积2917亩,为我县海水养殖开辟了新的养殖空间;加大渔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发展来料加工、农村个体经营、休闲渔业及参与劳务输出,全年共培训转产转业渔农民1026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882人,其中转移第二产业577人,转移第三产业207人。

积极打造精品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完善农业推广和管理体系,着力发展海岛特色精品农业,全县种植业产值1043万元,增长14.4%,全年播种面积20448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667亩,粮食产量2682吨,增长11.0%;年末实有耕地13726亩,比上年减少314亩,其中水田3102亩,旱地10624亩。畜牧业产值930万元,生猪存栏数3033头,羊存栏数2956头,家禽4.54万羽;猪肉产量548吨,羊肉产量51吨,禽肉产量67吨,禽蛋产量88吨。林业产值97万元,全年造林面积300亩,四旁植树22.9万株。

三、工业

工业总量持续较快增长,临港工业支撑力进一步凸显。大力推进临港工业经济发展,有力拉动区域工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增长25.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4.9亿元,增长10.9 %,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6.1%,占全县GDP比重提升了2.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3140万千瓦时,增长22.1%。以海洋石化、海洋医药、水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临港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六大支柱行业较快增长,实现产值25.5亿元,增长27.5%,增幅高于全部工业2.1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92.5%,提升了1.7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经济不断扩大,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在半岛效应的推动下,规模工业不断做强做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新增了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95亿元,增长36.1%;规模企业效益实现与生产同步快速增长,企业利税总额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1549万元,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92.4%,其中实现利润1033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2.9%。

工业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随着临港区域优势的不断显现,工业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驱动我县工业性投资规模的扩大,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超3亿元,达到3.04亿元,增长34.6%,进一步夯实了我县工业基础。

四、固定资产投资

着力于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继续抢抓机遇,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157万元,同比增长12.5%。限额以上投资增速明显放慢,全年完成投资132778万元,增长8.1%,增幅比上年回落了107.9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限额以上项目投资90029万元,下降9.1%,为近几年首次负增长;工业性投资继续扩大,完成投资额30430万元,增长34.6%,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20.6%,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26889万元,增长30.8%,限额以下工业性投资3541万元,增长104.4%;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劲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749万元,增长80.0%,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67.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费比重继续加大,完成土地购置费16533万元,增长110%,占房地产投资比重38.7%,提升了5.5个百分点;私人投资快速回升,完成投资9050万元,增长70%,上升了7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