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8 温州市洞头县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加快发展半岛经济,全面建设平安洞头”的工作部署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稳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顺利完成了“十五”各项指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稳健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可比价速度),“十五”时期的五年平均增速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下降10.6%,五年平均增速-1.9%;第二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35.8%,五年平均增速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12.7%,五年平均增速20.0%。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87元,增长21.9%,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五年平均增速为16.0%。(见附表1)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步伐,突出海洋产业开发,海洋经济进一步扩容,全年实现总产出36亿元,增长25.7%,实现增加值13.7亿元,增长18.9%,海洋经济比重明显提升,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7%,比上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继续扩大工业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比重达21.8%,提升了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4%,提升了10个百分点。全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调,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9.8:24.4:55.8调整为16.1:29:54.9。

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2.3%,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回落4.6个百分点,居住类回落1.5个百分点,衣着类回落2.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类回落2.4个百分点,但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土地、资金、电力、水等要素保障不足,石油、液化气等高位市场价格对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压力不减,社会就业仍然不容乐观,渔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企业发展后劲还不足,工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仍有差距。

二、渔  农  业

渔农业生产受资源、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较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亿元,较上年减少0.6亿元,下降了12.1%。

渔业生产不容乐观,产业化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3.02亿元,下降10.5%,实现渔业总产量15万吨,下降5.1%,五年平均增速-1.5%,渔业总产值6.57亿元,下降8.4%,五年平均增速3.0%。其中养殖产量1.44万吨,产值1.61亿元,分别下降24.2%和30%,捕捞产量13.55万吨,下降2.5%,产值4.96亿元,增长1.8%。(见附表2)

继续拓展浅海深水养殖,海水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羊栖菜养殖规模达1.55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养殖干品产量4784吨,养殖产值4914万元;紫菜养殖面积达1.53万亩,养殖产量1266吨,养殖产值1947万元,全浮式、深水插杆式紫菜养殖规模稳定在5000多亩,为我县滩涂养殖向浅海深水养殖转型提供新样板;进一步规范深水网箱养殖,全县深水网箱养殖规模稳定在900口,养殖鱼类产量5102吨,产值588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保持全省最大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新型渔业的发展。稳步调整渔业三次产业结构,加大海洋捕捞结构调整和转产转业力度,调减渔业生产船只69艘,新增冰鲜运销船19艘,着力新渔场的开辟、渔轮的技改和节能降耗,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42艘渔轮开辟南海作业渔场取得初步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县外海捕捞规模调减为350艘,年末投入渔业生产的机动船只共有1111艘,比上年减少62艘。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种植业产值1043万元,全年播种面积21322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929亩,粮食产量2417吨;年末实有耕地14040亩,比上年减少40亩,其中水田3166亩,旱地10874亩。畜牧业产值1058万元,生猪存栏数4913头,羊存栏数3785头,家禽5.1万羽;猪肉产量618吨,羊肉产量46吨,禽肉产量69吨,禽蛋产量115吨。林业产值126万元,增长27.3%,全年造林面积1400亩。

三、工   业

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增幅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4.6%,提高了19.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22.04亿元,增长43.8%,增幅提高了6.2个百分点,五年平均增速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6.19亿元,增长66.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43亿元,增长48.9 %,五年平均增速21.1%。(见附表4)

石化工业增势强劲,主导产业支撑力继续增强。以海洋港口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石化、水产品加工等海洋工业经济,六大支柱行业稳步增长,实现产值20.02亿元,增长50.9%,增幅提高了8.4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90.8%,提升了4.2个百分点。石化工业增势强劲,全年实现产值10.75亿元,增长48.8%,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38.2个百分点。(见附表5)

企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在石油紧俏和药品、汽配外销较好的拉动以及企业积极应对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下,规模企业生产效益明显好转,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好于上年,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1029万元,增长45.6%,其中实现利润6747万元,增长47.6%。在考核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0.68%,上升了0.5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2%,上升了0.1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0次/年,资金利税率9.2%,全员劳动生产率137859元/人,上升了56.3%。

工业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2.2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工业区建设步伐加快,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完成制造业投资1.99亿元,增长8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积极对接半岛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726万元,比上年增长81.5%,增幅上升了55.9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投资规模是“九五”期末的5倍,五年平均增速42.6%。一是限额以上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22812万元,增长11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86.7个百分点,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450万元,第二产业投资20552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00810万元。二是城镇与农村私人投资呈下降态势,完成投资5292万元,下降5.4%,其中私人建房投资3134万元,下降9.4%。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强劲,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744万元,增长103.5%,其中土地购置费7872万元,占房地产投资比重的33.2%。四是工业投资不断增大,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性投资22284万元,增长53%,按投资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投资20552万元,增长64.5%,限额以下工业完成投资1732万元,下降16.4%。(见附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