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运行形势稳定,保险事业平稳发展。认真落实货币政策,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监管,积极维护金融稳定。全县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2655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提高了7.4个百分点,五年平均增速1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1009万元,增长16.4%,增幅提高了9.5个百分点。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2400万元,增长29.2%,增幅提高了10.1个百分点,五年平均增速15.1%,其中工业贷款6442万元,增长12.5%,农业贷款24717万元,增长32.5%,人民币存贷比为100:57.21。全年财产保险承保额378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57.2%,全部保费收入1767万元,下降1.1%,理赔支出795万元,增长21.7%。(见附表10)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区域科技进步稳步推进。按照财政预算支出的2%和0.5%比例,足额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全年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14万元,科学事业费支出81万元,十五期间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344万元,争取到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500余万元。加快行业技术创新,目前全县已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五年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洞头分市场已发布技术难题71个,提供研发经费2741万元,成交项目29个、合同金额1666万元,上网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产品交易合同成交金额1200万元。 全面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和谐发展。通过省级教育强县验收,同时全县6个乡镇分别通过了省、市教育强镇(乡)验收,“两基”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6%,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9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为92.3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4.57个百分点。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3.85%,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16%,处于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基本满足社会需求,职教中心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省示范性专业,近6000人次参加了乡镇成人文技校开展的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预备役劳动力培训。师资素质进一步增强,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及小学、初中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比2004年提高15%、15.3%、15.3%和14.6%。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890万元,陆续新建了城关一小教学楼、城关二小综合楼及教育幼儿园新教学楼,共计4700平方米。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繁荣海岛文化,促进城乡文化整体发展。继续实施“三百”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县已建有文体队伍118支,受辅导对象达8000多人次,精品文艺创作70多件,分别举办大型元宵灯会、大型民俗踩街汇串、“百岛卫士”大型文艺晚会、“廉政文化”巡回演出,组织承办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4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县安全生产暨“平安情”文艺晚会,举办了庆“六一”第五届少儿卡拉OK大赛。实施城乡文化工程,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省“东海明珠”工程、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百村百点”工程、“书架子进村”工程和“乡村文体小广场”工程,全县共建成80个健身苑点,新建6个村居图书室,新建文体小广场6个。 强化全民体育健身意识,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纵深发展。认真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完成我县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组队参加温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和浙江省县级田径运动会,开展县直机关公务员系列健身活动,举办县第二十二届“海疆杯”篮球赛、首届机关运动会、中小学生“希望杯”篮球赛、第三届老干部运动会。 注重提高新闻宣传引导水平,推进广电事业新发展。扎实推进广电体制创新,完善网络技术建设,注重提高新闻宣传的引导水平,突出两会专题、半岛经济启示录、重点工程巡礼等报道重点。全年广播电视新闻内宣达5196条,开办专题节目654期,外宣稿件452条,其中被央台采用3条,被省台采用58条。 积极推进卫生医疗网络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卫生医疗环境。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卫生院5个,拥有病床位149张,医生数150人。全县无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年共报告乙型传染病8种395例,总发病率316/10万,共诊治结核病人97例,痰检率100%,治愈率90%,“五苗”接种率在99.1%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农民参保4.16万人,参保覆盖面达53.9%。进一步提高安全医疗工作水平,县医院等直属医疗机构共完成门诊量12.8万余次,治愈好转率92.39%,手术诊断符合率100%,入院诊断符合率97.93%,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9.96%。 十、环 境 保 护 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着力改善海岛生态环境。全县大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45,长坑、龙潭坑、枫树坑水库饮水水质达到国家II类标准,交通噪声声级78.6分贝;获得饮用水质监测数据344个、养殖海区水质监测数据80个、噪音监测数据231个、大气环境监测数据236个、降尘数据36个、工业废水监测数据148个。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95%,烟尘控制区总面积3.5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3.43平方公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58个,“三同时”执行率100%。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口增长得到长效控制。加强人口计生管理,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努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质量和水平。全县年末总户数36257户,比上年末增加366户,年末总人口123352人,比上年末增加133人,年平均人口为123286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3929人,占人口总数11.29%,男性64324人,女性59028人。全年出生人数1294人,出生率为10.47‰,其中男婴669人、女婴625人,出生性别比为107.04%;全年死亡人数752人,死亡率为6.10‰。全县计划生育率97.06%,综合节育率89.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 十二、人民生活、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12元,比上年增长4.3%,五年平均增速6.9%,人均消费支出5519元,增长3.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72元,比上年增长6.5%,五年平均增速6.8%,人均消费支出4614元,增长1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6.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27缩小为2.22,人均储蓄4946元,比上年增加703元,增长16.6%,增幅提高了9.4个百分点。全年职工平均工资25754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房39.9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30.8平方米,增加2.5平方米。(见附表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