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8 温州市洞头县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幅明显减缓。全年组织财政收入1517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99万元,分别增长0.3%和8.6%,增幅比上年下滑了20个百分点和25.4个百分点。在今年财政税收相对紧张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年财政支出25809万元,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4.5个百分点,其中科技经费支出514万元,增长43.2%,教育、卫生经费支出6111万元,下降2.2%,全年财政收支增幅比上年明显减缓。

金融运行总体良好。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金融改革,金融业发展逐步壮大。全县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12754万元,比上年增长4.8%,比年初增加514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422元,增长6.9%,比年初增加3404万元,企业存款26238万元,下降9.7%,比年初减少283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6026万元,增长19.1%,比年初增加8996万元;其中,工业贷款5762万元,增长21.2%,农业贷款18651万元,增长30.4%,中长期贷款20680万元,增长49.7%;不良贷款2408万元,比上年减少2255万元,不良贷款率4.3%。全年货币净投放2348万元,比上年下降177.8%。

保险事业有待加强。全年财产保险承保额14.7亿元,比上年下降14.6%,保费收入696万元,下降3.9%,支付已决赔款597万元,增长71.6%。全年人寿保险承保人数21711人,增长1%,保费收入1182万元,增长37.8%,支付已决赔款63万元,下降67.8%。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狠抓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全年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14万元,科学事业费支出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共安排县级科技项目54个,比上年增加7个,其中列入市级项目7个,列入省级项目5个,列入县本级科技项目42个,全年获专利授权4项。全县科研机构11家,其中民办1家。全年新增省级科技中小企业1家,成功组织参加2004年中国(温州)科技成果交易会,与大院名校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6项。积极提供科技服务,为企业争取省市科技经费130多万元,申报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个。

稳步推进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基础教育得以巩固提高。北岙、东屏、大门、鹿西分别通过省、市级教育强乡镇验收,实验中学、洞一中分别通过市示范性学校和省二级重点高中评估验收,在全市率先实现“校校通”。全县在校学生数13379人,比上年增加606人,其中:普通中学6415人,职业中学854人,小学6110人。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76%,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92%;初中升学率88.4%,比上年上升7个百分点;高中会考合格率达95.37%,高考上线率81.04%,高中段共招生1050名;3-5周岁幼儿入园率89.26%。全年共投入财政教育资金4928万元,比上年增长5.5%,投入教育基本建设资金416万元,完成基建工程建筑面积4723平方米。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继续实施“三百”工程,海岛文化不断繁荣。加快基层文体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协办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分会场演出、浅滩工程“安全生产”大型文艺晚会等,全年举办大中型文艺活动28次,举办各种文化专场演出9场,演出节目117个,观众达2万多人。全年共70多件文学作品在全国和省、市发表,推荐辅导作品300多件。发展青年文体队伍113支,新增群众文体队伍48支,渔船图书室、科技联系户等服务稳步发展,渔船图书室新增藏书700多册,全年阅览人次达18000余人次,外借书籍阅览人次达21300余人次。全县共有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座,图书馆1个,藏书7万册,文化馆(宫)1个。

广电事业改革步伐继续加快。不断创新广电体制和全面规范广电行业管理,完善广电网络设施建设,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7.99%,其中有线电视覆盖率47.9%,提高了3.6个百分点,已开通29套电视节目,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共播出内宣稿件4950篇,开辟新闻专栏28组,外宣稿件395篇,同时播出对农村电视社教等专题626期。

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体育工作硕果累累,海岛体育人口达到36%以上,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组织举办全县性体育活动7项,全年共组队或派选手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种体育比赛13次,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5枚、银牌2枚,省级比赛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3枚,市级比赛金牌21枚、银牌33枚、铜牌22枚。

卫生医疗体制不断创新。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卫生院5个,拥有病床位149张,医生数150人。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任务,全年报告乙型传染病575例,总发病率460/1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督导治疗覆盖率100%;县医院完成门诊量8万多人次,手术诊断符合率10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医疗报销人次达447人次,报销总额37.84万元。

十、环 境 保 护

深入实施生态县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大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47,长坑、龙潭坑、枫树坑水库饮水水质达到国家II类标准,交通噪声声级74.5分贝;获得饮用水质监测数据264个、养殖海区水质监测数据44个、噪音监测数据496个、大气环境监测数据225个、降尘数据36个、工业废水监测数据567个。全年投入环境治理资金178万元,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烟尘控制区总面积2.3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46个,“三同时”执行率100%。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年末总户数35891户,比上年末增加547户,年末总人口123219人,比上年末减少671人,下降5.4‰,年平均人口为123555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3724人,占人口总数11.14%,男性64289人,女性58930人。全年出生人数1452人,出生率为13.02‰,其中男婴796人、女婴656人,出生性别比为121.34%;全年死亡人数825人,死亡率为6.48‰。全县计划生育率97.60%,综合节育率89.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4‰。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67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消费支出5323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比上年增长11.6%,增幅上升了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4128元,增长15.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27,比上年缩小0.23,恩格尔系数45.8%,人均储蓄4243元,比上年增加286元,增长7.2%。全年职工平均工资23152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房39.6平方米,增加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28.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