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乐清市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建、改造路面、拓宽改建县乡公路共9个项目35.5公里,完成投资7832万元。加强了公路养护工作,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全年实际好路率专业公路提高到61.7%,县乡公路提高到59.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54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5.11万门,比上年增长3.6%;年末电话用户数达41.8万户,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市内电话(含小灵通)17.3万户,增长49.5%;移动电话59.8万户,增长31.1%。

旅游业成功抵御了非典疫情的冲击。我市加大旅游设施投入,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旅游业在这一非常年份里有所发展,雁荡山荣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9.7万人次,虽然总人数受非典影响比上年下降3.5%,但旅游业总收入达5.69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六、对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稳步扩大,结构升级倾向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2.93亿元,增长17.2%;餐饮业由于受非典影响,出现下降的局面,实现零售额7.58亿元,下降4.2%。集贸市场成交平稳,全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带动下,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观念有了明显转变,住房(特别是在外投资买房)、汽车、通讯器材、文化娱乐等成为我市新一轮的消费热点。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我市制订了《关于鼓励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拓展国际新市场。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出口总额3.01亿美元,增长30.3%。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家,总投资868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117万美元,同比增长584%;实际利用外资1117万美元,增长45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大力组织税收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上划中央收入12.52亿元,增长18.5%。地方财政总支出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收支执行情况良好。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2003年,我市金融部门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扩大贷款审批权限,充分发挥信贷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金融系统年末存款余额195.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31亿元,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151.06亿元,增长55.7%。存贷款比例由上年的62.0%提升为77.4%,打破了我市存贷比例长期在60%左右徘徊的局面。全年现金收入1309.27亿元,现金支出1354.44亿元,货币净投放45.17亿元。保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96亿元,赔款支出0.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15.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创强工作有序开展。2003年全市拥有公、民办中、小学校299所,其中完中4所,高中16所,职高14所,初中6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98所;在校学生19.72万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得到加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2.76%,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在校生巩固率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98.05%,在校生巩固率99.82%;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达91.8%,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包括艺术、体育类)上线6367人,比上年增加1100人;普职高考上线7456人,继续位居温州市第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全年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市财政总支出的27.6%。全年投资2801万元新建校舍4.5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0.5万平方米;全市共撤并中小学84所,学校生均规模进一步提高。省市级教育强镇数从上年的11个增加到17个,为迎接全市教育强市验收奠定了基础。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全年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83项,其中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6个项目列入2003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正泰集团10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乐清市龙威电子有限公司2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此外又获得省级火炬计划1项,星火计划4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73项,是全省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最多的县(市)之一。专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全年获得专利授权(公告)数735件,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发明公告54件,比上年增长54.3%。全市累计专利数达3299件,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一年来我市文化系统坚持文艺“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市文化馆本着“繁荣乐清群文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宗旨,积极开展群文活动和文艺创作,在送文化下乡、配合我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宣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组织和协办大型文化活动8次100多场,举办各类展览10期,培训班5期;市图书馆接待各类读者6.8万人次,新购置藏书1.08万册(件),总藏量达17.5万册;市越剧团送戏下乡演出138场,观众达30万人次;演出管理站接待专业剧团78个,安排演出257场次,业余剧团63个,演出608场;电影公司在困境中求发展,通过对乐清电影院、白象影院的改造和积极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初步实现了盈利。广播电视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开展有线数字业务,推进广电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数据平台业务;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全市31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其中行政村联网率达98%,210个自然村完成光缆联网。全年新建光缆212条公里,新增光节点150个,发展新用户8569户,目前已拥有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0万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5%。进入光缆联网的电视用户可同时收看到中央台、有关省市卫星电视节目及本市的电视节目共30余套,大大提高了有线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了农村预防保健、卫生院等建设,积极发展中医事业,城乡防病治病能力有所提高。在这次非典期间,我市卫生系统积极应对,周密部署,严阵以待,取得了非典战争的最后胜利。年末共有卫生机构98个,医疗床位2125张,卫生技术人员2775人,其中执业医师819人,执业助理医师377人,注册护士600人。全年提供门诊231万人次,住院41.5万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