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瑞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瑞安市统计局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三级以上资质瑞安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5.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2.9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6.2%和36.4%。建筑业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全市有3个工程获"瓯江杯"、2个工程获"钱江杯"。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有所加大。全年积极推进"一号工程"和"12345工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增长22.5%。国有单位投资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非国有单位投资52.0亿元,增长16.8%。城乡私人投资7.9亿元,下降6.0%。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工业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工业性项目完成投资额20.6亿元,增长21.2%。限额以上投资4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工程27个,完成投资10.69亿元。56省道瑞安段、市三中迁建、110KV里北垟和东经变电所等4个项目竣工投运;温瑞塘河、飞云江三桥及接线、瑞枫公路、东新公路、凤山水厂、塘下大道、污水处理、城市防洪三期、文化艺术中心、电子政务等工程进展顺利;温福铁路瑞安段、阁巷围垦、丁山二期、莘阳大道、市十中迁建、57省道、东山下埠水闸、飞云江堤防、三山公园、农贸城、电大、公共卫生中心、瑞德医院、垃圾焚烧发电等工程开展有序。

房地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施工房屋面积343.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6%,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109.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5.4%;竣工房屋面积95.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7.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47.58亿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5.44亿元,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99亿元,增长13.8%;餐饮业零售额10.03亿元,增长20.5%。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5%,日用品类增长53.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3%,服装类增长38.3%,化妆品类增长16.7%,金银珠宝类增长1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9.4%。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6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个,超十亿元的市场2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08.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超亿元市场成交额101.65亿元,同比增长8.3%,超十亿元市场成交额79.33亿元,同比增长11.6%。

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53.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07万人次,比上年减少4.5%;接待国内游客152.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0.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5%。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8家,旅行社12家。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2005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10.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出口7.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进口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至年末,我市已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有268家,其中自营出口超100万美元企业共136家,超500万美元企业共43家,超1000万美元企业16家。我市共与133个国家开展贸易关系,其中对欧洲市场出口3.91亿美元,占总额的49.7%;对亚洲市场出口2.25亿美元,占总额的28.6%。

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我市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我市合同引进外资项目21个,合同金额1.55亿美元,增长48.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0.66亿美元,增长77.9%。全市引进外资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4个,实际外资到位率42.6%,增幅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引资工作走在温州各县市区的前列。

外经合作稳步推进。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2个,同比增长33.0%,完成年度计划200.0%。境外机构带动国内商品出口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我市全面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具体实施13项重点工程项目,获得省级交通补助资金1.32亿元,创历史新高,"十五"期间累计得到上级补助3.2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6.94亿元,分别是"九五"的8.8倍、8.7倍。干线畅通工程全面推进。继续围绕"五纵二横一绕"公路主网络建设,全年投入重点工程投资3.42亿元。乡村康庄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开工的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82.4公里,完成投资4700万元。交通运输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3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6%;旅客周转量为7.5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4%;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7.42万吨,比上年增长23.8%。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5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6.6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5.37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4.8%和31.6%。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95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0.5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1%,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6.24线/百人提高到51.68线/百人;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7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7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7%;年末全市已有国际互联网用户12.87万户。

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紧张。全市电力最高负荷58.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1%,用电高峰期电力负荷最大缺口仍达23.78万千瓦。有序高效用电见成效,拉限电大幅减少,拉电条次和损失电量同比分别减少67.5%和58.0%。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3.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9%,增幅比上年上升12.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6.33亿千瓦时,增长22.1%,增幅比上年上升5.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00亿千瓦时,增长18.7%,增幅比上年上升18.9个百分点。

八、财政与金融保险

财政形势稳定。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41亿元,增长21.9%。企业营业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比上年增长18.2%。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救济更受重视,全年财政教育支出4.12亿元,同比增长9.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0.64亿元,增长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