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榆树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6 长春市榆树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等生态食品经济城建设和小康建设为目标,全面实施“五大战略”,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扩张经济总量为重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好转,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综  合

2004年,我市生产总值实现9843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15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 9.8%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9.8% ;第二产业增加值 15790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9%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6% ;第三产业增加值43492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 22.9%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4.2% 。

农 业

全市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扶持农业的重要措施。2004年,投放农业贷款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向农户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33亿元,良种补贴1970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强。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 713692万元,比上年增长 5.5% ,实现农业增加值3915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9.8% 。

工业和建筑业

随着企业退出国有步伐的加快,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好转,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户数发展到 5404 户,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00258万元,比上年增长5.2% ,增加值实现105552万元,比上年增长3.7% ,产品销售收入实现369676万元,比上年增长 7.0% ,利润总额实现17921万元,比上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29户,总产值实现94041万元,比上年增长 18.6% ,增加值实现33798万元,同比增长38.3%,产品销售收入实现90204万元,同比增长21.1%,利税总额实现 3879 万元。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了以五棵树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环城、闵家园区为重点的开发开放区域,项目聚集优势日益显现,榆五经济带正在隆起。

2004年,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52354万元,比上年增长4.3% 。全年建筑施工住宅面积 18.3万平方米,竣工住宅面积18.3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

在“民营富市”和“全民创业”政策的指引下,市委、市政府为民营经济提供优惠政策,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壮大起来。 2004年,全市民营户数发展到 41635户,比上年增长3.8%,从业人员达到205436人,比上年增长14%,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92316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38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利润总额实现57216万元,实交税金8560万元,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凸现出来。

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市共引进内资7.6亿元,引进外资195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3607万元,比上年增长 2.68% 。其中,国有完成投资额102151万元,比上年增长 118.21%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03601万元,比上年增长 42.48% ,农村集体投资完成额 6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4.9% 。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黑大公路榆树段、榆陶公路建成通车,科铁公路榆树段完成了路基土方、桥涵工程。“村村通”工程完成812公里,“村村通”总数达到247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3.7%。到 2004年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600公里,铁路里程达到 55.5 公里。新建客运一级站投入使用。

2004年,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实现225969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 18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本地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33405户,同比增长%16.7。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89000 户,其中:住宅用户88000户;市内电话用户达到38000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达到32000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03334 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4000户。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形成了多种业态竞相发展的态势,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兴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为全市流通业带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政府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国家对农民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消费品市场异常活跃。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2860万元,比上年增加65923万元,增长了 42% 。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25679万元。

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4年,我市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减免了农业税,导致本级财政收入有所下降,但是在财政、税务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全口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口径财政总收入 75315万元,比上年增长 17.6% ,本级财政组织收入12488万元,比上年负48.3%,这主要是我市取消农业税的结果 。

200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61310万元,比上年增长3.2%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5601万元,比上年增长 11.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0695万元,比上年负 9% 。

2004年,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承保总额 212500 万元,保费收入17851万元,已决理赔支出13835万元。到 2004年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37392人,参加医疗保险56031人,参加工伤保险13099人,参加低保40699人,参加失业保险44453人。

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积极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农业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已有9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农业技术学会组织发展到140多个,其中市级5个,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0多次,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我市被国家确定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试验区和示范区,建成6个省级和长春市级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

2004年,全市拥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20513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5027人,社会科学技术人员15486人。高级技术职称746人,中级技术职称9835人,初级职称99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