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6 长春市双阳区统计局

长春市统计局双阳区分局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双轮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打造强区、振兴双阳”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综  合

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9.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21.80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27.07亿元,增长19.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74元,比上年增长17.0%,按06年底汇率折算,达到人均1980美元的新水平。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8%、49.6%。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2:34.9:44.9调整为17.2:36.9:45.9,二产、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了2.0和1.0个百分点,一产下降了3.0个百分点。向“强二、兴三、优一”的经济结构布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表1: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2006年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59.0017.7

第一产业10.13-1.3

第二产业21.8026.2

工业16.4122.7

建筑业5.3939.0

第三产业27.0719.6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7.1618.7

批发和零售业5.8317.7

住宿和餐饮业2.3819.9

金融保险业1.3614.1

房地产业2.6320.8

其它服务业7.7122.4

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3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284万元,增长24.9%。全年一般预算支出49101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农业支出3194万元,增长25.5%;教育支出9114万元,增长23.8%;医疗卫生支出2168万元,增长41.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3257万元,增长33.4%。

200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工业经济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  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扬,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又获得大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279公顷,比上年增加1.0%。粮食总产量556423吨,比上年增长7.9%。粮食单产8395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6.8%。全区粮食总产量比历史最好的1996年仅低3.5个百分点,是我区历史上第二高的年份。

表2: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指 标播种面积 (公顷)比上年增长 %产  量 (吨)比上年增长 %

粮食作物合计662791.05564237.9

#水 稻119702.5964808.2

玉 米444082.24279148.0

大 豆8641-5.52792620.8

薯 类11244.43666-42.2

林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区实现林业产值7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完成造林和迹地更新面积249公顷;全区林木蓄积量206.3万立方米,增长4.5%。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66643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40562万吨,增长4.4%;牛奶产量503万吨,增长8.6%。

表3:畜牧业主要生产情况

指 标单位存 栏比上年增长%出 栏比上年增长%

大牲畜头2207058.41730533.7

#牛头2161498.51704665.3

猪头217988-25.9335849-2.9

羊只2187796.517415-2.5

鹿万只14.73.9

家禽千只951981.3639543.4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2086公顷,总产量达2208吨,比上年增加108吨,增长5.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75万千瓦,增长2.6%。农机原值9667万元,增长18.9%。农业化肥施用量58567吨,增长2.5%。

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我区紧紧抓住工业化这条主线,以发展工业拉动产业发展、壮大全区经济实力、带动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全口径工业实现增加值16.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1%,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区属2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表4: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按行业分)

单位:亿元

指        标2006年比上年增长%

工业总产值5.81 15.2

#煤炭开采业1.30 37.5

农副食品加工业0.46 3.8

饮料制造业1.95 14.1

医药制造业0.34 11.5

建材制造业0.29 -21.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77 16.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原煤外,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原煤产量82.7万吨,比上年下降0.7%;水泥产量(不含亚泰)3.1万吨,比上年增长20.8%;啤酒产量142102千升,比上年增长15.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由上年的亏损1634万元增加到盈利696万元,扭转了多年利税总额为负数的局面。其中,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净亏损5446万元,减亏24.2%;实现税金为6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0%。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区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进强区”、“投资拉动”战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9%。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表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2006年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6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