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0-02-05 哈尔滨市通河县统计局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又有新突破。今年我县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有加大了环境工作力度逐步向美化、绿化、构建山水园林城。

现有环境监测站1个,监测用房200平方米,各种监测仪器25台件,环境监测人员9人,二00二年全县治理环境投资830万元。通河发电厂投资300万元,对锅炉进行了更新改造,安装了静电除尘设备,使困扰全县人民多年的烟尘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0万吨,比上年下降50.1%,生活废水排放488万吨,比上年下降0.7%。

二00二年我县大气总悬浮颗粒(TSP)0.27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03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56.2分贝,交通噪声65.9分贝,按国家标准均以达标。

走生态强县之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强了“两点一线”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及生态农业建设。二00二年培育生态示范户8个,示范村3个,示范乡1个,创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3万亩。在巩固完善提高清河镇生态示范区,铧子山生态示范区和太阳沟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三站、大通河、二甲沟生态示范区。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228760,比上年增长0.6%,增加1357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8387人,占总人口25.5%,农村人口123908人,占总人口的54.2%;省属企业人口48869人占总人口的21.4%。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17057人,占总人口51.2%;女性人口111703人,占总人口48.8%。在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35221人,占总人口15.4%;15---64岁的人口177282人,占总人口的77.5%;65所以上人口16257人,占总人口7.1%。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为3.2人,全县出生人口1691人,死亡人口701人。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二00二年末,全县从业人员88439人,比上年增长5.2%,增加4378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54510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1256人,其中:在岗职工20943人,全县私营及个体劳动者12673人。全县在岗人员平均工资7415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加1215元。

人民生活水平趋于稳定。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6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46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1139元,比上年下降46.5%。

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二00二年新建住宅面积15.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8.6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6.4万平方米,住房砖瓦率达到60%。城乡电话入户率达到67.3%,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2%。自来水受益村51个,占62%。

再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县政府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目标考核制度,与60个部门和科局签订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二00二年全县共有1984人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了68%。社会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发展。参保从业人员在原基础上增加了870人,扩面新投保和续保人员139人。全年征缴养老金106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新扩面10户,新增参保人员552人。县属财政差补单位参保率达到90%以上,收缴养老金240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58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了100%,强化失业保险管理工作,失业保险参险户228户,参保人数7000人。医改工作顺利启动运行。年末已有78个单位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200人,收缴保险金120万元,支出医药费102万元。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康发展。二00二年低保人数大幅度增加,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城镇低保对象8795人(其中本县级7381人,清河林业局、兴隆林业局1414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8.5%,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低保资金162万元,接收捐款41054元,捐赠衣物6300余件,已救济困难群众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