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通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哈尔滨市通河县统计局

二00二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县委确定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加速发展,重点实施了“112工程”和“双七工程”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改制稳步运行,引资融资效果显著,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旅游业实现零的突破,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4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30万元,比上年下降17.0%;第二产业增加值44750万元,比上年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34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3.9%、3.1%。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去年的32.2:38.7:29.1调整为26.6:42.0:31.4。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78982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4.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35.7%。全县个体工商户4759户,比上年增长10.3%;私营企业发展到55户,比上年增长14.6%;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已达9265人。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57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县级收入完成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乡(镇)级收入完成2049万元,比上年增长8.6%;国税局完成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地税局完成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0%;财政局完成2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4.5%。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还比较突出,农业比重过大,基础脆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小,企业效益低,缺少立县企业;县乡两级财政困难,难以支撑日趋增加的财政支出;市场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政府信息化、自动化办公水平较低。

二、农业

农业经济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逐步向质量效益性方向发展。粮食作物由于受积温偏低的影响严重减产,特别是水稻作物受害严重,高产晚熟品种绝产无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农民克服困难,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03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4.3%。其中:农业产值30226万元,比上年下降15.8%。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绿色产品生产有突出进展,围绕“112工程”,绿色优质稻和经济作物面积有所增加。落实绿色优质稻面积33万亩,其中4万亩取得A级注册,1万亩取得AA级注册。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现已发展到5.3万亩,占旱田面积的17.0%,油料种植面积3915亩,比上年增长85.1%;烤烟种植面积4815亩,比上年增长9.9%;蔬菜种植面积19665亩,比上年增长6.0%。

林业生产有所下降。实现林业产值4001万元,比上年下降16.2%。当年造林1.2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6000亩,退耕还林2500亩,经济林2000亩,用材林1500亩。

畜牧业围绕“112工程”,依托通河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牛、大鹅的养殖,推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实现产值11253万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牧业增加值7041万元,比上年下降0.1%;肉类总产量4614吨,比上年增长22.8%;牛肉产量793吨,比上年增长65.2%;禽肉产量1046吨,比上年增长101.5%;年末牛存栏11602头,大鹅存栏64146只。

渔业生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特色渔业生产。全县养鱼水面达10万亩,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10余处,35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31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养殖产量6021吨。渔业实现产值4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6%,渔业实现增加值3431万元,比上年下降17.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机械总动力2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8849台,比上年增长4.1%;大、中型配套农具1488台,比上年增长0.7%;小型配套农具5353台,比上年增长6.0%;收获机械363台,比上年增长50%;化肥施用量(折纯)7574吨,比上年下降17.2%;农村用电量1334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9%,已配套机电井1133眼,比上年增长22.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8万亩,解决了30个村屯1.1万人饮水难问题。

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344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增加值32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税收1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利润41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改制有序进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12862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包括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3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体的规模以下工业完成95320万元,比上年增长5.7%。实现工业增加值38438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利润总额实现1069万元,比上年下降15.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0%。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建筑企业7户,比上年增加2户,今年实施“双七”工程,完成了行政服务中心、园丁公寓、县委小区、通河商场、轻工市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完成“三农”市场、万米金街、少儿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改造了通河镇老城区17条主次干道。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县单位施工个数36个,以竣工的29个单位,施工面积13587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7%。竣工面积13561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1.0%。修筑白色路面13.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产投资快步发展。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893万元,比上年增长73.0%。国有经济投资20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9.5%;非国有经济投资3920万元,比上年下降14.0%;个体、私营投资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7.3%;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居民建房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货物运输总量734千吨,比上年增长5.8%。实现货物周转量59572千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