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8%、63.6%和29.6%。从全年发展情况看,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从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价格全年变动情况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年上涨24.6%、14.2%;烟酒及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比上年上涨2.1%、1.4%、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衣着类、食品类价格有所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6.0%、3.3%、0.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仍需拓宽;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规模企业数量、工业经济总量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较大;财政收入增长较慢,财源结构不尽合理,财力紧张状况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经济外向度不高,利用外资规模和外贸出口规模偏小,外经外贸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不强。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总产量243765吨,增长7.4%。其中夏粮总产量121630吨,增长0.2%;秋粮总产量122135吨,增长15.6%;蔬菜产量209690吨,比上年增长12.0%;油料38990吨,下降1.1%;大枣31221吨,比上年增长39.5%。 畜牧生产发展迅速。全年肉类总产量36925吨,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猪肉产量23115吨,增长9.0%;家禽年末存栏数达851.66万只,增长54.7%;禽蛋总产量32157吨,增长19.0%;优越的发展环境和丰富的饲料资源吸引了许多奶产品加工企业来我市建立奶牛养殖基地,2004年全市奶类总产量11575吨,比上年增长55.6%,其中牛奶产量11000吨,比上年增长76.3%。水产品产量430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机械总动力58.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40万台、2.36万台。全市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71万公顷、3.13万公顷和2.49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2559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8%。化肥使用量(折纯)32747吨,比上年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我市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主要工业(规模以上口径)实现增加值37.24亿元,增长20.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市内工业增加值26.71亿元,增长19.4%;烟厂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24.2%。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工业经济主要行业进一步壮大。作为市内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烟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等五个行业发展较快,2004年分别完成增加值108525万元、72520万元、20035万元、9493万元、2980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32.6%、19.4%、33.9%、5.7%。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34698万元,与上年持平。 主要工业运行质量较好。全市主要工业实现利税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市内主要工业实现利税4.84亿元,增长13.6%;烟厂实现利税9.14亿元,增长33.4%。产销衔接状况较好,产销率达到97.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市内工业亏损企业14个,比上年减少12个。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9283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1115万元,增长30.1%;农村非农户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7613万元,增长25.7%;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下投资17380万元,下降16.5%;农户投资额93175万元,增长27.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国民经济增速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力度的加大,拉动消费品市场稳步攀升。200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6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1680万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62406万元,增长46.0%;其他22101万元,下降2.3%。 外贸出口大幅度回升。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市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04年实现直接出口9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7%。从出口市场看,出口亚洲371.7万美元;出口南美洲2.4万美元;出口非洲15.8万美元;出口欧洲227.9万美元;出口北美洲266.3万美元;出口大洋州8.2万美元。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据市招商局统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实际利用外资3031.5万美元,增长238.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货运周转量2719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12498万吨公里,增长32.7%;铁路货运周转量14696.6万吨公里,增长20.7%。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客运周转量24177.1万人公里,增长20.7%。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24155.4万人公里,增长18.2%;铁路客运周转量21.7万人公里,增长15.7%。年末我市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1190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001.7万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79.3万元,增长7.8%;电信业务总量40422.4万元,增长4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2.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7.35万户。 旅游业发展较快。先后成功举办2004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和新郑枣乡风情游活动,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60万人次,游客人数增长50.0%,国内游客旅游收入300万元,增长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