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货运周转量215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94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3%;铁路货运周转量1217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1%。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客运周转量2045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9.3%。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20433万人公里,增长99.7%;铁路客运周转量19万人公里,下降24.0%。年末我市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1190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64万元,下降6.5%;电信业务总量28331万元,增长1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2.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21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343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商税收15878万元,增长0.2%;农业四税3406万元,增长5.3%;企业所得税2033万元,增长18.1%;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308万元,下降42.2%;专项收入2103万元,下降10.6%;其他收入3150万元,增长66.8%;基金预算收入6480万元,增长148.8%。 全市财政支出43341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各项专款支出4715万元,下降17.3%;各项行政事业费28258万元,增长7.0%;政策性补贴支出100万元,下降60.6%;专项支出2099万元,下降10.8%;其它支出5599万元,增长8.0%;基金支出2570万元,增长298.5%。 金融运行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9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4168万元,增长17.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9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围绕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组织实施了61项科技攻关、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工业经济领域实施的32个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项目,成功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35个。 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全市各类教育学校达到261所,班级总数3190个,在校学生数141827人,毕业学生数37104人,教职工数7705人。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高中段教育成绩突出,大专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居郑州市六县(市)首位。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培养出一级运动员3名,二级运动员30名,三级运动员46名。在参加上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银、铜奖牌34枚。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46‰,死亡率为6.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5‰。年末全市总人口628623人,其中,农业人口474170人,占75.4%;非农业人口154453人,占24.6%。城镇人口259913人,占总人口的41.3%(统计口径)。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6元,比上年增长10.2%;职工人均工资11734元,比上年增长6.0%。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年共支付企业离退休金1562万元,支付率达到100%;工伤保险方面,工伤保险金实际征收25万元,工伤赔付13万元;失业保险方面,失业保险金实际征收303万元,支出207万元;医疗保险方面,实际征收1704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定发展。全市共确定城乡低保对象3056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74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对象690人,全年发放保障金45万元;城镇低保对象2366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29万元,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