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郑州市新郑市统计局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据市外经招商办统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56万美元。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游客1051246人次,比上年增长6.8%。其中海外游客7889人,比上年增长6.6%;国内游客1043357人,比上年增长6.81%。全年旅游收入达到64597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旅游创汇收入为429万美元,其中旅游商品创汇收入112万美元,占旅游创汇收入的比重为26.1%。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全年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货运周转量2153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8645万吨公里,增长74.4%;铁路货运周转量12892万吨公里,增长0.9%。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客运周转量176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9%。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1673万人公里,增长3.4%;铁路客运周转量95万人公里,下降63.8%。年末我市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1047公里,比上年增长9.7%。

邮电通讯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12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8万元,增长11.9%;电信业务总量15514万元,增长40.7%。年末市话用户达36443户,农话用户达53684户,公用电话1274部。

七、财政和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多。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工商税收15805万元,增长23.2%;农业四税1240万元,下降11.5%;企业所得税3829万元,增长17.9%;国有资产经营收益943万元,下降0.7%;专项收入1794万元,增长4.7%;其它收入1712万元,下降16.4%;基金预算收入1477万元,下降8.9%。全市财政支出30151万元,增长21.3%。其中,各项专款支出6491万元,增长64.3%;各项行政事业费17690万元,增长20.3%;政策性补贴支出83万元,下降25.2%;专项支出1820万元,增长5.8%;其它支出3090万元,下降11.9%;基金支出977万元,增长13.1%。

金融运行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8736万元,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5792万元,增长1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7010万元,增长7.6%。

保险业继续发展。人民保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1303万元,比上年增长8.4%;人寿保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组织实施了科技攻关、科技开发与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2项,培育和发展科研技贸机构17家,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400万元。工业技术创新“2351”工程和农业“四个一”技术创新工程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全市各类教育学校达到832所,班级总数6453个,在校学生数167166人,毕业学生数133707人,教职工数6606人,全年共获各种荣誉75项,其中省部级7项、地厅级35项、县市级33项。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高中段教育发展较好,大专上线人数680人。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学生体育达标面100%,达标率90.8%。成功举办了新郑市第一届运动会。在国家、省、市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奖牌72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28枚、铜牌13枚。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好成绩。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53‰,死亡率为5.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4‰。计划生育率达到99%。荣获了国家计划生育百强县(市)荣誉称号。年末,全市总人口614105人(公安口径),其中,农业人口468869人,占76.3%;非农业人口145236人,占23.7%。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0元,比上年增长4.2%;职工人均工资7149元,比上年增长6.1%。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保险方面,共拨付养老金1974万元,确保了全市3530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工伤保险方面,共征收工伤保险费33万元,按规定进行了工伤医疗待遇支付;失业保险方面,共有34743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6%;医疗保险方面,参保人员达14561人,顺利完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网络结算系统。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确定城乡低保对象1107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7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对象632人,年保障标准为650元,全年发放保障金41万元;城镇低保对象475人,月保障标准130元,全年发放保障金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