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郑州市新郑市统计局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1999年末,我市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972.8公里,比上年增长9.7%。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133万元,增长26.5%。年末市话用户达25508户,农话用户达32355户,公用电话1107部,移动电话20869户。

七、财政、金融和金融

财政运行平稳。1999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81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工商税收12826万元,下降0.9%;农业四税1401万元,下降7.1%;企业所得税3249万元,增长11.7%;基金预算收入1622万元,增长29.4%;其他收入4712万元,增长21.0%。全市财政支出24916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各项专款支出4001万元,下降23.1%;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14711万元,增长18.2%;政策性补贴支出111万元,下降34.7%;专项支出1721万元,增长9.7%;其它支出3508万元,增长9.0%;基金支出864万元,增长189.0%。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8450万元,比上年增长3.8%;贷款余额246409万元,比上年增长9.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5834万元,比上年增长46.6%;现金支出874766万元,比上年增长45.8%,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

八、科技、教育、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完成科技攻关、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项目66项,发展民营技贸机构18家,完成技术贸易额4300万元。积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成并开通国际互联网新郑市政府网站。成功举办了’99新郑经济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签定技术合同34家。大力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全市新建20座秸杆气化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普九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郑州市验收。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成效明显,高考成绩再次名列郑州六县(市)第一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市各种教育学校达到532所,班级总数7065个,在校学生数187733人,毕业学生数193220人,教职工数6517人。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学生体育达标面100%,达标率89.17%。在全国、省、市级体育比赛中,共夺得金牌18枚、银牌9枚、铜牌8枚。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1999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床位1004张,卫生技术人员1180人。农村合作医疗和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70%。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86‰,死亡率为5.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6‰。计划生育率和出生统计符合率分别达到98.0%、98.5%。年末,全市总人口61942人(上级统计部门认定数据),其中,农业人口469486人,占76.7%;非农业人口142456人,占23.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99年,全年职工工资总额26999万元,比上年增长3.0%,职工人均工资6783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56元,人均消费支出3881元。据市农调队统计,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7144万元,比上年增长2.5%。

社会保障事业有新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制度稳步实施,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231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714人,保障标准达到650元/年;城镇低保对象517人,保障标准达到130元/月。生产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全年下拨救灾面粉130万公斤,救灾款67.4万元。五保供养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市14所敬老院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的2所,郑州市级8所,市本级4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妥推行,全市累计投保人数45387人,资金积累达到468.5万元。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落实,农村义务兵家属、“三属”、伤残军人、在乡复员军人优待率达100%,全市符合安置政策的291名专业退伍军人一次性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