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市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下降2.0%;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3万平方米,增长18.9%;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3万平方米,增长5.4%。建筑质量意识提高,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程优良品率达36.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业综合运输能力增强。200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0.1公里,比上年净增13.1公里。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860.9万人,增长19.3%;完成货物运输量983.2万吨,增长1.9%;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3万吨,增长5.3%;全年旅客周转量7.7亿人公里,增长45.3%,货物周转量8.0亿吨公里,增长6.7%。 邮电通信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6亿元;年末全市电话机装机容量26.5万门,比上年增长4.7%;全市拥有电话机27.7万部,增长27.4%;电话普及率达到23.6部/百人,增长1.6部,其中市话普及率达到47部/百人,增长2.7部;国际互联网用户1.1万户,增长18.4%。 旅游业呈现新活力。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旅游总收入3.6亿元,增长2.0%。其中海外游客0.3万人次,增长13.0%,创汇52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涉外饭店3家,客房数460多间、床位880万多张。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1年,国家继续采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长政策,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好开拓消费市场的文章,努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6亿元,增长12.6%,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3亿元,增长10.7%。 各种所有制商业企业零售额全面增长。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9.8亿元,增长11.9%,其他经济零售额9.0亿元,增长10.0%。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市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2.3亿元,增长18.0%,分别比零售总额的增幅高1.7个百分点和6.6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200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6.2%;三项费用支出总额1.4亿元,增长40.0%,收入的增幅比费用的增幅高6.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增长。200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55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进口2670万美元,增长3.4%,出口12843万美元,增长21.7%。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发展。全年对亚洲市场出口6373万美元,增长35.5%,占比重49.6%,提高6.4个百分点;对欧洲市场出口1213万美元,增长30.1%,占比重9.4%,对北美洲等市场出口4900万美元,下降1.3%,占比重38.2%。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1年,全市当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6项;合同外资额63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额3208万美元,增长20.4%;利用外资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定增长。2001年末,外派劳务人员142人。年内有30名渔工派往韩国,5名包装工和4名电焊工派往日本,3名缝纫工派往美国,54名水产加工研修生8月底派往日本。 莱州经济开发区建设持续高速发展。2001年末,已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批准进区项目273个,其中当年批准进区项目58个;注册企业达到455个,其中当年注册43个。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2.5亿元,各项税收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27.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1年,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6.7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3.0%,个人所得税增长41.3%,企业所得税增长20.0%。全年财政支出4.2亿元,下降3.9%。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增长28.8%,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增长14.5%,教育事业费增长21.7%。连续15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金融业稳健有序发展。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币存款余额为10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5亿元,增长4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0亿元,增长4.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币贷款余额43.4亿元,增长6.3%。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38.2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余额4.7亿元,降低4.0%。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全年保险理赔总额0.3亿元,增长14.9%;综合赔付率17.2%,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1年,全社会用电量1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业用电7.6亿千瓦时,增长12.6%;居民生活用电1.5亿千瓦时,增长2.5%。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01年,城市建设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路、水、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总投资16亿元的206高速公路莱州段开工建设,三城线南段主线公路建成通车;留驾水库和王河水库建设进展顺利;莱州港争取中银集团6480万元投资,合资成立了莱银港务有限公司。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49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414公顷,拥有公共汽车139辆,客运量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2001年,全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223万吨,处理排放达标量122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4.0%;工业废气排放量270399万标立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6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4.2%,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2001年,我市继续保持了“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十、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类科研院所248处,新发展民营科技机构12家。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及烟台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3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省星火计划3项,火炬计划3项。全市取得优秀科技成果16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省科技进步奖6项。完成专利申请71件,实施专利42件。2001年,我市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在校学生13.3万人。其中成人中专1605人,普通高中9131人,职业中学6436人,初中61392人,小学53530人。全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8.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9.3%。全年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数达到284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