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我市继续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增幅比上年增加7.6个百分点,比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快18.2个百分点。其中:市及以上单位投资完成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农村投资完成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房屋竣工面积71.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8%。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增速明显高于一、二产业的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商品房开发投资完成2.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2亿元,比上年减少7.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720万元,比上年增长4.8倍;全市销售商品房15.65万平方米,销售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占商品住宅销售总量的99.9%。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五级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达到42个,企业从业人员1.2万人,完成现价建筑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减少22.7%。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67公里,比上年净增1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发送量722万人,比上年增长33.6%;货物运输量965万吨,比上年增长16.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82万吨,比上年降低31.4%;旅客周转量完成5.3亿人公里,比上年降低5.4%;货物周转量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

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年末全市电话装机容量25.3万门,比上年增长105.7%;年末电话用户18万户,比上年增长114.8%;移动电话用户3.7万户,比上年增长53.8%;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1.02部/百人,市话普及率达到44.28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8363户。

六、国内贸易

2000年,我市抢抓机遇,及时落实国家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开拓市场,促进了消费需求扩涨,消费品市场呈现较为活跃的态势。

城乡贸易繁荣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居烟台市各县市区首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餐饮业零售额完成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制造业零售额完成4.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农业生产者零售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2000年,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34106个,私营企业1698家。其中,新开业个体工商户3142个,私营企业409家,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60.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形势良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0年,我市采取一系列激励引进外资,增加出口等措施,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措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对外经贸的大发展。全市当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64项,是上年的2倍多;合同外资额63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额26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出口创汇108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5%。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发展。全年,对亚洲市场出口47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占比重43.2%,对北美洲市场出口49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9%,占比重45.7%,对非洲等市场出口12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6%,占比重11.1%。

"三资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好转。全市已投产的"三资企业"累计达到192家,比上年增长2.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税1.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完成出口创汇49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亏损面由上年的26.6%下降到22.9%,扭亏3.7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0年,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加大增收节支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6.2亿元,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40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43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比上年增长20.9%,城市维护费用支出比上年增长3.9%,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增长1.2%,科学事业费比上年增长45.2%。连续14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金融运行基本正常。2000年,金融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建设的工作力度。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亿元,比上年增长4.8%;贷款余额40.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5亿元,降低1.3%;贷存比为43.5%,存款增幅大于贷款增幅8.4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机构完成保费收入1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已决赔款支出2641万元,比上年降低8.5%;赔付率22.9%,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保险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在校学生14.5万人。其中,职业中学6967人,成人中专2104人,普通中学75767人。其中高中8969人,初中66798人,小学56652人。各类学校在校学业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初中和高中,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27.9%。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0%,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类科研院所230处,新发展民营科技机构26家。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及烟台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2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省星火计划4项,火炬计划2项。全市取得优秀科技成果26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9项,国家、省科技进步奖5项。完成专利申请89件,实施专利66件。2000年,我市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