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丹阳湖公园和水厂路,天河坝整治、北岭路东段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开工建设固城湖大桥,123省道(宁宣公路)高淳段建成通车,古蛇公路二期、高水线和高阳线完成改建。实施秀山变电站电网技改,完成35千伏游子山输变电主体工程。淳东灌区续建配套六期如期竣工,城西排涝站站首工程基本建成。 工业园区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进新区中心区建设,新区管理服务中心大楼基本竣工,文化活动中心、财税综合楼等项目进展顺利。建成芜太公路(双湖路-高陶公司段)景观带,实施邻里中心及桃园路、纬一路延伸工程,完成污水泵站建设。特色配套区发展加快,淳溪油泵等园区承载功能逐渐增强。 五、内外贸易 批发零售市场继续得到拓展。积极打造县城商贸中心区,组织实施通贤街建筑立面改造,完成高淳大市场改扩建工程,生猪屠宰中心建成投用。新发展苏果、苏农、红太阳农资连锁店102家,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62亿元;餐饮业5.71亿元;住宿业0.28亿元,其他行业0.48亿元。 市场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建成怡城花园农贸市场、高淳大市场四期工程,消费日趋旺盛,全县共建成综合、专业市场16个,成交额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 家,成交额 24.52亿元。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出口创汇额达到119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全年协议注册外资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实际到账外资40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50万美元。 六、运输邮电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县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7.75亿元,同比增长23.1%,水运业继续保持了较块的发展速度, 拥有在运船舶1082艘127万吨,完成营业收入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新建农村客运站3座、候车亭173个。拥有公路营运车辆1782辆;完成客运周转量38228万人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936048万吨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68公里;年末内河通航里程161公里。 邮电通信业能力不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2亿元(全社会口径),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4亿元,增长19.0%,邮政业务总量1835万元,增长20.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4.08万门,新增0.47万门,增长3.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30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2.15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7.54万户;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4.2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40万户,新增5.20万户。实施网络宽带村村通工程,年末互联网用户1.12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12万户,且家庭用户占了87.8%。 旅游业开发力度有所突破。桠溪“生态之旅”开通运营,游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沧浪水韵”度假村工程,游子休闲山庄对外开放;全年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8亿元,增长35.7%。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23168万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27.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175万元,增长28.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575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0424万元;中央上划收入完成4699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31526万元,社会保障基金收入13680万元;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0434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4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432万元,教育支出1948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00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5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5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526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20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4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275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524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101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3581万元,社会保障基金支出13680万元。 金融业运行态势平稳。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39亿元,贷款余额38.3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93亿元和5.72亿元。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11.81亿元,比年初增长3.3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61亿元,比年初增加4.95亿元。信贷结构得到优化,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22.47亿元,比年初下降2.7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11亿元,比年初增加3.66亿元。全年现金收入累计为276.33亿元,现金支出累计为282.38亿元,累计收支轧差净投放6.05亿元。 保险市场平稳发展。保险费收入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其中:财产险收入0.53亿元,增长30.1%;人身险收入1.13亿元,增长1.8%;赔付额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财产险0.27亿元,增长40.1%;人身险0.15亿元,下降14.6%。 八、社会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布局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拥有普通中学1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拥有小学33所,教学点19个。全县普通中学、小学和职业中学在校人数分别为 23442、20798、3346人,分别比上年减少2550、1769人和增加424人。拥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人数为802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5.2%。 科技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7年,我县共有37个项目列入市以上科技发展计划,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1780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8家;累计全县高新技术产品79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1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2个;全县专利申请量达241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授权专利166个。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1个,实有床位1144张,共有卫生人员16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6人。全年诊疗总数为94.30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业进展顺利,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得到加强,完成1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组建工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加人数达29.48万人,参保率为97.1%。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9%。 文化广电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共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4万册,书刊文献外借人次8.1万人次;博物馆1个,接待参观人数4万人次。共拥有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91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6.9%。大力实施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发展用户4万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稳步前进,在省市举办的羽毛球、跆拳道、武术、太极拳、田径等比赛中, 我县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群众体育活动红红火火,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第五届中学生象棋赛以及第六届女子象棋比赛和沿固城湖风光带万人健身徒步行等活动。拥有全民健身工程3个,16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新农村万村健身工程。 |